天安字典

《牡丹》

时间: 2025-07-31 16:13:08

诗句

万物承春各斗奇,百花分贵近亭池。

开时若也姮娥见,

落日那堪公子知。

诗客筵中金盏满,美人头上玉钗垂。

不同寒菊舒重九,只拟清香泛酒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6:13:08

牡丹

作者: 文丙 〔唐代〕

原文展示:

万物承春各斗奇,百花分贵近亭池。
开时若也姮娥见,落日那堪公子知。
诗客筵中金盏满,美人头上玉钗垂。
不同寒菊舒重九,只拟清香泛酒卮。

白话文翻译:

万物在春天都在争奇斗艳,百花在亭子和池塘附近各自展示着自己的美丽。
盛开时,仿佛连嫦娥都想来观赏,落日时分,又怎能让公子们知道它的存在呢?
在诗人的宴席上,金杯满溢,美人头上的玉钗轻轻垂落。
与寒菊不同,即使在重阳节的九月,也只想让清香飘散在酒杯之中。

注释

  • 姮娥: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象征美丽与孤独。
  • 公子:指年轻的贵族或有才华的男子,这里暗指追求牡丹之美的文人。
  • 寒菊:指秋天盛开的菊花,象征坚韧和清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俗而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社会繁荣,文人雅士聚集,诗歌成为交流感情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

诗歌鉴赏

诗中通过对春天万物复苏和百花争艳的描绘,表现了牡丹的独特美丽和高贵。作者巧妙地将牡丹与嫦娥相提并论,突显其美丽与高雅,强调了牡丹在花中之王的地位。诗中提到的“金盏满”和“玉钗垂”,则描绘了盛宴的华丽与欢愉,暗示了文人墨客对于花卉的热爱和与美人共饮的情景,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宴会图。

同时,诗人通过“不同寒菊”的对比,表达了对牡丹清香的向往,传递出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视。最后一句中提到的酒卮,象征着诗人与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生活的乐趣,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万物承春各斗奇”: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争相展现各自的奇特。
    2. “百花分贵近亭池”:百花在亭子和池塘附近各自争艳,显示它们的美丽和高贵。
    3. “开时若也姮娥见”:牡丹盛开时,仿佛连月宫的嫦娥也会前来观赏。
    4. “落日那堪公子知”:落日时分,这样的美丽又怎能让年轻的公子们得知呢?
    5. “诗客筵中金盏满”:在诗人的宴席上,金杯满溢,气氛热烈。
    6. “美人头上玉钗垂”:美人头上的玉钗轻轻垂落,增添了几分妩媚。
    7. “不同寒菊舒重九”:与寒菊不同,牡丹的美丽在于其盛开时的独特。
    8. “只拟清香泛酒卮”:只想让清香飘散在酒杯之间,表达对美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比:牡丹与寒菊的对比,突显牡丹的独特性。
    • 拟人:将嫦娥与牡丹相提并论,使得牡丹的美丽更具神话色彩。
    • 意象:运用“金盏”、“玉钗”等意象,营造出豪华的宴会场景。
  •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对美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中美好情感的珍视,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花卉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牡丹:象征富贵、美丽和高雅。
  • 姮娥:象征绝世的美丽与孤独。
  • 美人:象征青春、美好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文丙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寒菊”主要象征:

    • A. 富贵
    • B. 坚韧
    • C. 美丽
    • D. 哀愁
  3. 诗中提到的“姮娥”指的是:

    • A. 一种花
    • B. 月宫仙子
    • C. 诗人
    • D. 美酒

答案: 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但更侧重于家国情怀。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通过酒与月的意象,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对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新栽德安牡丹,透根生孙,枝皆千叶种也,即 过杨二渡三首 筠庵晚睡三首 晚宿小罗田四首 午热 送刘觉之皈蜀 观蚁二首 其一 送伍耀卿监庙西归 休日登城 梅熟小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通的词语有哪些 冯唐易老 包含件的词语有哪些 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女字旁的字 内翰 公道总在人心 司原 金字旁的字 风立 狖轭鼯轩 丶字旁的字 阴云密布 艺能 神逝魄夺 赤字旁的字 元敕 旡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