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腊前月季》

时间: 2025-07-12 23:24:56

诗句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臙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3:24:56

原文展示: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一尖已剥臙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白话文翻译:

人们常说花朵的美丽只能维持十天,而这花却在每一天都像春风般绽放。花蕾刚刚剥开,像是用红色的笔勾勒出来的,四片花瓣却依然包裹着翠绿色的茸毛。它的香气超越了桃花和李花,更与梅花在雪霜中争辉。我把它折来,欣喜地在新年时观赏,竟忘记了今晨的季节依然是冬天。

注释:

  • 臙脂:指红色的颜料,常用于形容红色的花。
  • 翡翠茸:形容花瓣包裹着翠绿的绒毛。
  • 桃李:比喻常见的花卉,代表春天的花卉。
  • :梅花通常在寒冬中盛开,象征坚韧与清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隐,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田园生活。他的诗作多为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腊前月季》创作于冬季腊月,正是岁末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月季花的盛开,表现了对新年的美好期盼,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此时正值寒冬,月季的花开让人感受到春的气息,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季花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首联“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点明了月季花的常开特性,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花的美丽,尤其是“臙脂笔”和“翡翠茸”的描绘,展现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诗中“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一联,既表现了月季花的独特香气,又将其与其他花卉进行比较,突出其在冬季中的顽强与美丽。最后两句则将时间的流逝与节令的更替巧妙结合,表达了人们在欣赏春花时,忘却了冬天的寒冷,体现了对新年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只道花无十日红:人们常说花的美丽无法持续超过十天。
  • 此花无日不春风:而这花却在每一天都像春风般绽放。
  • 一尖已剥臙脂笔:花蕾刚刚剥开,似用红笔勾勒。
  • 四破犹包翡翠茸:四片花瓣依然包裹着绿色茸毛。
  • 别有香超桃李外:它的香气超越了桃花和李花。
  • 更同梅斗雪霜中:与梅花在雪霜中竞争美丽。
  • 折来喜作新年看:我把它折来,欣喜地在新年时观赏。
  • 忘却今晨是季冬:竟忘记了今晨依然是冬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季花比作春风,表现其四季常开的特性。
  • 对仗:如“桃李”与“梅”,形成和谐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月季花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力和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新年到来的期待,体现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季花:象征着坚韧与活力,代表了春天的希望。
  • 桃李:象征着青春和美好,常用于诗歌中表现春天的气息。
  • 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香,代表冬天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花的特性是在于: A) 只有春天才开
    B) 无日不春风
    C) 一年只能开十天
    D) 只在冬天开

  2. 诗中用来形容花瓣的比喻是: A) 霜中的梅花
    B) 臙脂笔和翡翠茸
    C) 桃李的香气
    D) 春风的温暖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意思是: A) 忘记了新年
    B) 忘记了冬季的寒冷
    C) 期待春天
    D) 对花的喜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诗词对比:

  • 杨万里《腊前月季》与王安石《梅花》:前者以月季花的常开象征春的希望,后者则以梅花在寒冬中绽放表现坚韧不拔的精神。两首诗都突出了花卉在不同季节的美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其七 浣溪沙十首 其三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十一首 其二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三 咏兰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十四部平韵 其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岁金 糸字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空筌 逐近弃远 干字旁的字 前引 玉字旁的字 情恕理遣 故作玄虚 目兔顾犬 搬移 一牛鸣地 先字旁的字 探源溯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