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游九锁山·神仙隐迹》

时间: 2025-04-26 20:48:26

诗句

仙子浑无涉世劳。

屐痕一尺寄孤高。

几人失脚风波裹,可是云根立得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8:26

原文展示:

仙子浑无涉世劳。 屐痕一尺寄孤高。 几人失脚风波裹, 可是云根立得牢。

白话文翻译:

仙子似乎不曾涉足尘世的辛劳。 一尺长的木屐痕迹寄托着他的孤高。 多少人在这风波中失足, 而他是否因立于云根而稳固?

注释:

  • 仙子:指隐士或高人,这里比喻超脱尘世的人。
  • 浑无:全然没有。
  • 涉世劳:涉足尘世的辛劳。
  • 屐痕:木屐的痕迹,比喻行走的痕迹。
  • 一尺:形容痕迹的长度,也可能是夸张手法。
  • 寄孤高:寄托着孤独和高洁的情怀。
  • 失脚:比喻在困难或危险中失败。
  • 风波裹:比喻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
  • 云根:比喻高远不可及的地方,这里指仙子的立足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号霁山,南宋末年至元初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时世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脱尘世的仙子形象,反映了作者对高洁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林景熙游历九锁山时所作,九锁山以其险峻和幽静著称,是隐士高人隐居的理想之地。诗中通过对仙子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仙子与尘世中人的不同境遇,展现了仙子的高洁和超脱。首句“仙子浑无涉世劳”直接点明了仙子与尘世的隔绝,不染尘埃。第二句“屐痕一尺寄孤高”用屐痕象征仙子的行迹,寄托了其孤高不群的品格。后两句“几人失脚风波裹,可是云根立得牢”则通过对比,强调了仙子在动荡世界中的稳固和超然。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高洁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仙子浑无涉世劳”:仙子全然不涉足尘世的辛劳,表达了仙子的超脱和不受世俗束缚。
  2. “屐痕一尺寄孤高”:一尺长的木屐痕迹寄托着仙子的孤高情怀,屐痕象征着仙子的行迹和品格。
  3. “几人失脚风波裹”:多少人在这风波中失足,比喻尘世中的困难和危险。
  4. “可是云根立得牢”:仙子是否因立于云根而稳固,云根象征高远不可及的地方,表达了仙子的稳固和超然。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屐痕”比喻仙子的行迹,用“云根”比喻仙子的立足之地。
  • 对比:通过对比仙子与尘世中人的不同境遇,强调了仙子的超脱和稳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高洁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通过仙子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超脱尘世的高洁品格。

意象分析:

  • 屐痕:象征仙子的行迹和品格,寄托了孤高情怀。
  • 云根:象征高远不可及的地方,表达了仙子的稳固和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仙子”指的是什么? A. 隐士或高人 B. 神仙 C. 普通人 D. 诗人自己

  2. “屐痕一尺寄孤高”中的“屐痕”象征什么? A. 仙子的行迹 B. 尘世的辛劳 C. 仙子的品格 D. 仙子的孤独

  3. “可是云根立得牢”中的“云根”象征什么? A. 高远不可及的地方 B. 仙子的稳固 C. 仙子的超然 D. 仙子的立足之地

答案: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隐居山中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态度。

诗词对比:

  • 林景熙的《游九锁山·神仙隐迹》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林景熙的诗更多地展现了仙子的超脱和高洁,而陶渊明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林景熙的诗歌,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歌,有助于理解隐逸诗的传统。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歌,有助于理解山水诗的传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黔国后园二首 其一 九日石龙舟中同诸子赋 九日邻翁招饮 九日山居客至以大风不遂登高因次李空同集韵 九日游双塔院次渊明己酉九日韵 九日王九德崔继甫沈恩甫见邀同吴虎臣饮八首 其六 九日赋韵诗 九日送朱伯韩侍御归里 九日同友人登东山 其二 九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日字旁的字 淫服 法官 羊字旁的字 溯流从源 菜油 齒字旁的字 如弃敝屣 老少无欺 除患宁乱 豕字旁的字 铃架 之乎者也 肀字旁的字 包含逸的词语有哪些 顶天踵地 包含涎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