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33:30
原文展示
柳下渔次韵
林景熙 〔宋代〕
瓦瓯一醉万事了,醒来然竹清溪晓。
半蓑烟雨披春寒,堤上落红已如扫。
荒矶白鸟无离愁,明月清风满幽抱。
却邻灞水长亭西,几树柔条不得老。
汉槎丙穴今已非,网罟相寻纵鳞少。
何如卷钓两忘机,鱼向树根吹絮饱。
白话文翻译
我以瓦瓯饮酒,一醉解千愁,醒来时已是清晨,竹林旁的清澈溪流在晨光中闪烁。
身披半蓑衣,在烟雨中感受春天的寒意,堤岸上的落花已被风吹扫得干净。
荒凉的矶石上,白鸟无忧无虑,明月和清风充满了我的幽静怀抱。
我靠近灞水边的长亭西侧,那里的几棵柔柳无法老去。
汉代的槎和丙穴如今已不复存在,渔网不断搜寻,但鱼儿稀少。
不如收起钓竿,与鱼儿一同忘却机巧,鱼儿在树根旁吹食柳絮,饱食无忧。
注释
- 瓦瓯:古代的一种陶制酒器。
- 然竹:燃烧竹子,这里指竹林。
- 半蓑烟雨:形容渔夫或隐士的装束,也指烟雨朦胧的景象。
- 堤上落红:堤岸上的落花。
- 荒矶:荒凉的岩石。
- 幽抱:幽静的怀抱,指内心的宁静。
- 灞水:古代河流名,位于长安(今西安)附近。
- 汉槎丙穴:汉代的槎和丙穴,古代的地名或传说中的地点。
- 网罟:渔网。
- 卷钓:收起钓竿。
- 两忘机:双方都忘却机巧,指心境平和,不计较得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号霁山,南宋末期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时世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诗中,“瓦瓯一醉万事了”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通过饮酒来忘却烦恼。随后的“醒来然竹清溪晓”则展现了诗人清晨醒来的宁静景象,竹林和清溪的意象增添了诗的清新感。
诗中的“半蓑烟雨披春寒”和“堤上落红已如扫”进一步以自然景物来烘托诗人的心境,烟雨和落红都是典型的春日景象,但在这里却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而“荒矶白鸟无离愁”和“明月清风满幽抱”则通过对白鸟和明月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最后两句“何如卷钓两忘机,鱼向树根吹絮饱”则是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通过钓鱼和鱼儿共食柳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瓦瓯一醉万事了:诗人通过饮酒来忘却世俗的烦恼。
- 醒来然竹清溪晓:清晨醒来,竹林和清溪的景象给人以宁静感。
- 半蓑烟雨披春寒:烟雨和春寒的景象增添了诗的哀愁氛围。
- 堤上落红已如扫:落花的景象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心境。
- 荒矶白鸟无离愁:白鸟无忧无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超脱。
- 明月清风满幽抱:明月和清风的意象增添了诗的宁静感。
- 却邻灞水长亭西:诗人靠近灞水边的长亭,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几树柔条不得老:柔柳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留恋。
- 汉槎丙穴今已非:汉代的槎和丙穴已不复存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 网罟相寻纵鳞少:渔网不断搜寻,但鱼儿稀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
- 何如卷钓两忘机:诗人建议收起钓竿,与鱼儿一同忘却机巧,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鱼向树根吹絮饱:鱼儿在树根旁吹食柳絮,饱食无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堤上落红已如扫”,将落花比作被扫除的景象。
- 拟人:如“荒矶白鸟无离愁”,将白鸟拟人化,表达无忧无虑的状态。
- 对仗:如“明月清风满幽抱”,明月和清风形成对仗,增添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瓦瓯:象征简朴的生活和饮酒的乐趣。
- 然竹:象征宁静的自然环境和清晨的清新。
- 半蓑烟雨:象征隐逸生活和春天的哀愁。
- 堤上落红:象征春天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荒矶白鸟:象征无忧无虑和超脱世俗。
- 明月清风:象征宁静和内心的平和。
- 灞水长亭:象征简朴的生活和对过去的怀念。
- 柔条:象征青春和对青春的留恋。
- 汉槎丙穴:象征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失落。
- 网罟:象征世俗的纷扰和对自然的感慨。
- 卷钓:象征简朴的生活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 鱼向树根吹絮饱:象征自然和谐和简朴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瓦瓯一醉万事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 B. 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C. 对自然和谐的渴望
- D. 对过去的怀念
-
诗中“醒来然竹清溪晓”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 A. 清晨的宁静景象
- B. 春天的哀愁景象
- C. 秋天的丰收景象
- D. 冬天的寒冷景象
-
诗中“荒矶白鸟无离愁”中的“白鸟”象征什么?
- A. 无忧无虑
- B. 超脱世俗
- C. 青春的留恋
- D. 过去的辉煌
-
诗中“何如卷钓两忘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 A. 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 B. 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C. 对自然和谐的渴望
-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A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林景熙的《柳下渔次韵》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但林景熙的诗更多了一层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 林景熙的《柳下渔次韵》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的诗更多了一层对自然和谐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林景熙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可以与林景熙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 《陶渊明诗选》: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与林景熙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