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4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2:03
轮台城头夜吹角,
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
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
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
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
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
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
沙口石冻马蹄脱。
雪片阔一作云片阔,
亚相勤王甘苦辛,
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
今见功名胜古人。
在轮台城头,夜晚的号角声响起,
轮台城北的旄头已经落下。
昨夜的羽书已经送到渠黎,
单于已经驻扎在金山的西边。
戍楼向西望去,烟尘弥漫,
汉军扎营在轮台的北面。
将领们举着旄头,西出征,
清晨时分,号角声响起,军队开行。
四周鼓声轰鸣,雪海翻滚,
三军齐声呐喊,阴山为之震动。
敌军气势如虹,扎营在云端,
战场上白骨缠绕着草根。
剑河的风急,雪片飞舞,
沙口石冻,马蹄难以行走。
雪片飞舞,誓言为国家尽心尽力,
甘愿忍受艰苦,誓将平息边疆的尘埃。
自古青史谁人不见,
如今的功名胜过古人。
岑参(生年不详—公元712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诗人,山西人。他以边塞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悲壮,具有豪放的风格。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创作于岑参受命于边疆出征时,是对当时汉朝与匈奴交战的描写,诗中表现了战士们的豪情壮志与对国家的忠诚。
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一首充满战争气息的边塞诗。诗中描绘了轮台城的夜晚,号角声响起,战士们准备出征的情景。诗的开头通过描写角声和旄头的落下,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紧接着通过羽书的传递,展示了敌我之间的局势。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先是描写敌情,再是汉军出征,最后以战场的惨烈结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忠诚。岑参运用生动的意象,如“雪海涌”、“白骨缠草根”,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惨烈与士兵们的悲壮。
诗中“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功名的反思与对战士们努力拼搏的赞美,强调了当下的荣耀与历史的对比,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描写,更是对英雄精神的歌颂。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展现边疆将士的豪情壮志与忠诚,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表现出当时士兵们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的价值。
诗中“羽书”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军旗
C. 食物
D. 兵器
诗中提到的“单于”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首领?
A. 汉族
B. 匈奴
C. 鲜卑
D. 塞族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历史功名的反思?
A. 轮台城头夜吹角
B. 自古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C. 雪片阔一作云片阔
D. 四边伐鼓雪海涌
在王昌龄的《出塞》中,诗人同样描绘了边塞的壮美与战士的豪情,但更侧重于抒发思乡之情。而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则更集中于战争的紧迫与决心。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边塞诗的豪情壮志。
以上是对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源,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意义与艺术魅力。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号角,轮台城北旄头星正降落。 军书昨夜连夜送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以西入侵。 从哨楼向西望烟尘滚滚,汉军就屯扎在轮台北境。 上将手持符节率兵西征,黎明笛声响起大军起程。 战鼓四起犹如雪海浪涌,三军呐喊阴山发出共鸣。 敌营阴沉杀气直冲云霄,战场上白骨还缠着草根。 剑河寒风猛烈大雪鹅毛,沙口石头寒冷马蹄冻脱。 亚相勤于王政甘冒辛苦,立誓报效国家平定边境。 古来青垂史名屡见不鲜,如今将军功名胜过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