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谒阙里》

时间: 2025-04-29 03:55:31

诗句

帝王而下几兴亡,销尽繁华作战场。

惟有东家诗礼在,子孙万古读书堂。

六经不幸火于秦,日月曾何碍片云。

用舍从来关治乱,皇天本不丧斯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55:31

原文展示:

帝王而下几兴亡,
销尽繁华作战场。
惟有东家诗礼在,
子孙万古读书堂。
六经不幸火于秦,
日月曾何碍片云。
用舍从来关治乱,
皇天本不丧斯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历史上帝王将相的兴衰是多么频繁,繁华的场所最终变成了战争的战场。唯有东家的诗书礼乐得以保留,子孙后代永远在读书的殿堂中学习。六经(经典文献)在秦始皇时期遭遇了焚烧,然而日月的光辉又怎会因一片云彩而受阻呢?无论用人还是舍弃人,始终与国家的治理和动乱息息相关,老天本不会让这些文化失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帝王而下几兴亡:指历史上帝王将相的兴起和灭亡。
  • 销尽繁华作战场:繁华的地方最终变成了战争的场地。
  • 惟有东家诗礼在:只有东家(指士大夫之家)的诗书礼乐仍然存在。
  • 子孙万古读书堂:子孙后代永远在读书的殿堂中学习。
  • 六经不幸火于秦:六经(经典文献)在秦朝时遭到焚烧。
  • 日月曾何碍片云:日月的光辉如何会被一片云彩遮挡。
  • 用舍从来关治乱:用人和舍人一直与国家的治理和动乱相关。
  • 皇天本不丧斯文:上天本不会让这些文化和文人失去。

典故解析:

  • 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
  • 火于秦: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象征文化遭受迫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诩,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以清新、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著称,尤其关注社会与历史的变迁。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及对文化传承的珍视,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教育的崇高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历史的兴亡与文化的永恒。开篇直接抒发对帝王将相兴亡的沉思,历史的变迁让人感到无奈与惋惜,特别是在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后,繁华的场所转瞬即逝。紧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文化,强调即使在频繁的动荡中,东家的诗书礼乐依然存在,子孙万古得以在书堂中学习,展现了文化的坚韧与传承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六经”遭火于秦,表达了对文化的悲痛,然而“日月曾何碍片云”,则寓意文化的光辉不会因一时的磨难而消失。最后,诗人通过对文化的坚守与对社会治理的思考,强调了文化在国家兴亡中的重要作用,表明了文化的持久与不可磨灭的特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帝王而下几兴亡:反映历史的无常与权力的更替。
  2. 销尽繁华作战场:战争使得繁华消逝,生动描绘了历史的悲剧。
  3. 惟有东家诗礼在:突显文化的保留与传承,强调东家文化的稳定性。
  4. 子孙万古读书堂:寓意教育和文化是永恒的价值。
  5. 六经不幸火于秦:提及历史上经典文献的毁灭,体现文化的脆弱。
  6. 日月曾何碍片云:象征文化的光辉不可阻挡,体现诗人的乐观态度。
  7. 用舍从来关治乱:指出用人和治国的关系,反映了深刻的政治哲学。
  8. 皇天本不丧斯文:强调文化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文化比作光辉日月,寓意深刻。
  • 反问:通过反问方式引发思考,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兴亡的哀叹与对文化传承的赞美,强调了在动荡的历史中,文化的价值与重要性,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帝王:象征权力与兴亡,代表历史的变迁。
  • 战场:象征动荡与破坏,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痛苦。
  • 诗书礼乐:代表文化与传统,象征教育的重要性。
  • 六经:象征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历史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经”指的是哪六部经典? a) 《诗》、《书》、《礼》、《乐》、《易》、《春秋》
    b)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
    c)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论语》、《大学》

  2. 诗中提到“日月曾何碍片云”,这是在表达什么样的思想? a) 文化的光辉不会被一时的困境所遮挡
    b) 日月的变化是自然规律
    c) 片云可以随时消散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绝望
    b) 希望与坚守
    c) 轻松愉快

答案:

  1. a) 《诗》、《书》、《礼》、《乐》、《易》、《春秋》
  2. a) 文化的光辉不会被一时的困境所遮挡
  3. b) 希望与坚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战乱对国家与文化的影响,但更加强调个人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 白居易的《琵琶行》则通过音乐展现文化的美好,凸显了在动荡中人们对艺术与文化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的世界》
  • 《诗经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 闰春 与长洲陈子美长官 赠中岳僧 书桃花坞周处士壁 雪中寄薛郎中 题龟山穆上人院 再题龙泉寺上方 题严子陵祠二首(后首一作杜荀鹤诗) 咏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江南北 手镐 及门之士 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防萌杜渐 水畜 包含觅的词语有哪些 雨字头的字 外姓 鼓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貝字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礼奉 大大落落 见弹求鸮炙 千变万状 包含旨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