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3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34:11
夜歌
作者: 韩愈 〔唐代〕
静夜有清光,
闲堂仍独息。
念身幸无恨,
志气方自得。
乐哉何所忧,
所忧非我力。
在宁静的夜晚有明亮的月光,
我在空荡的堂屋中独自休息。
想到自己没有什么遗憾,
心志也因此而得到满足。
快乐啊,何必忧愁,
我所忧虑的并非是我所能掌控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的情感与道家思想类似,强调顺其自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其作品以散文为主,但在诗歌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崇尚儒家思想,提倡正直、清廉的价值观。
创作背景: 《夜歌》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多因政治纷争而感到忧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安宁,表达出对生活的满足与对外界忧虑的超然态度,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
《夜歌》通过简短的几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开篇“静夜有清光”描绘出一种宁静的夜晚氛围,明亮的月光映照在寂静的环境中,这种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心境相得益彰。接下来的“闲堂仍独息”则进一步强调了孤独与宁静的状态,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独自享受安静的时光。
“念身幸无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感慨,意识到没有遗憾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接下来的“志气方自得”则显示出诗人的自信和满足,说明他内心的追求与理想得到了实现。这种内心的平和使得诗人在面对生活时能够保持乐观,“乐哉何所忧”,突显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所忧非我力”更是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所担忧的事情并不是他自己能够改变的,因而无需为此而烦恼。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超然与淡然的境界,体现了唐代文人的高雅与理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强调在宁静中寻找内心的满足,无论外界如何纷扰,都应保持一种乐观和洒脱的心态。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与内心的安宁。
诗词测试:
《夜歌》的作者是谁?
“所忧非我力”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态?
诗中描绘的夜晚是怎样的状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韩愈的《夜歌》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李白的作品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韩愈则强调了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这两首诗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夜晚带来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