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4:14
疏影 题伯沆师孤雁图
作者: 陈方恪 〔清代〕
西风渐紧。对暮天杳霭,云意低暝。
倦羽催归,迢递烟程,凄凉说与秋景。
寒山占断相思路,盼不到书题斜整。
怅玉楼缥缈香深,合是酒消人醒。
还忆长门影暗,怨啼似诉语,封泪鸳枕。
渭水波声,几点斜晖,换了唐宫金镜。
苍茫别下汀洲去,任瑟瑟秋江淘尽。
更那知梦稳霜葭,自有寒心难省。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和诗人内心的孤独。西风渐起,黄昏的天空云层低沉,仿佛在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夜晚。倦鸟归巢,遥远的烟波让人感到凄凉,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悲伤。寒山挡住了思念的路,期盼着书信,却没有看到斜阳下的字迹。玉楼深处的香气缥缈,似乎只是在酒中消磨人的清醒。还记得长门的暗影,悲怨的啼鸣仿佛在倾诉着心中的泪水,泪水浸湿了鸳鸯枕头。渭水边的波声轻轻荡漾,几缕斜阳照射下来,仿佛将唐宫的金镜换成了秋日的景象。离别时在汀洲上,任凭秋江的瑟瑟水波淘尽思念。更不知道梦中稳稳的霜葭,早已让人心寒难以忘却。
陈方恪,清代诗人,生于文化繁荣的时代,受传统诗词影响深厚。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感悟,情感细腻。
此诗写于秋天,正值万物凋零、时光流逝的季节。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对往昔的追忆。
《疏影 题伯沆师孤雁图》是一首充满秋意和情感的诗。开头以“西风渐紧”引入,描绘出秋天的萧瑟和即将来临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气氛。诗中频繁出现的“倦羽”、“寒山”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对思念的无奈。尤其是“盼不到书题斜整”,透出一种深沉的失落感,与后文的“怅玉楼缥缈香深”相呼应,展现了对女性的幽怨思念。
全诗在音韵、节奏上也非常和谐,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秋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似梦似幻的美感。结尾的“自有寒心难省”,一句话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这凄凉的秋景中,内心的孤独和思念是难以消解的。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爱情的执着追寻。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对爱情的思念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人情世事的深刻反思。
“西风渐紧”中的“紧”字意为:
A. 紧张
B. 凶猛
C. 强烈
D. 逐渐增强
“怅玉楼缥缈香深”中的“怅”字意为:
A. 喜悦
B. 伤感
C. 疑惑
D. 愤怒
全诗表达的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失落
C. 愤怒
D. 幸福
答案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深刻探讨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值得反复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