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14:56
药洲四首
作者:刘克庄 〔宋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役民如犬马,国破作降俘。往往湖中石,宣和艮岳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痛苦与无奈,民众像犬马一般被驱使,国家破败后成为了俘虏。湖中往往能见到石头,宣和与艮岳的壮丽景象已不复存在。
注释:
- 役民:指被征用的百姓,犹如犬马般被驱使。
- 如犬马:比喻百姓的悲惨境地,形容人被当作牲畜使役。
- 国破:国家已破灭,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
- 降俘:指被俘的士兵,意指沦为敌国的俘虏。
- 往往:常常,表示频繁。
- 湖中石:指湖中的石头,可能象征着不变的自然景象。
- 宣和艮岳:宣和是指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艮岳是指某座山,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其诗多表现对时局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风格沉郁。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与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字数不多的情况下,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开篇两句直白而有力,生动地描绘了在战乱中,百姓如犬马般被迫劳作的悲惨景象,展现了作者对民生困苦的同情与愤慨。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自然的描摹,湖中石头的存在与宣和艮岳的消失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暗示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诗中流露出一种对旧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充满了沉重的历史感。
诗词解析: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犬马:象征着无辜百姓的苦难与屈辱。
- 降俘:代表了国家沦落与个人命运的悲惨。
- 湖中石:象征着不变的自然与时间的流逝。
- 宣和艮岳:象征曾经的繁华与荣耀,现已不复存在。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役民如犬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国破作降俘”中的“降俘”指的是什么?
- 诗中提到的“湖中石”象征着什么?
- A. 不变的自然
- B. 历史的遗迹
- C. 人的命运
-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虽风格不同,但都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忧虑,杜甫的《春望》同样展现了对国家动乱的深刻反思,值得一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