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同坐客赋席牡丹酴醿海棠三首》

时间: 2025-07-28 11:24:56

诗句

珊瑚碧树小明月,散凭借间无尽香。

伏雨阑风常不惜,为君高处踞胡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24:56

原文展示:

同坐客赋席牡丹酴醿海棠三首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珊瑚碧树小明月,
散凭借间无尽香。
伏雨阑风常不惜,
为君高处踞胡床。


白话文翻译:

在碧绿的树木与小明月的映衬下,芬芳的气息四处弥漫。即使在细雨和微风的侵袭下,这些花儿依然不吝惜自己的美丽,愿意为你高高地盛开在胡床之上。


注释:

  • 珊瑚:一种珍贵的海洋生物,常用来比喻美丽的景象。
  • 碧树:指青翠的树木,象征生机与美好。
  • 小明月:形容明亮的小月亮,营造宁静的夜景。
  • 散凭借:随意地依偎与停留。
  • 伏雨阑风:细雨与微风,描绘自然的柔和氛围。
  • 胡床:一种古代的坐具,通常用于庭院中,给人以闲适之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意境的营造,反映了宋代文人雅士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花卉与景致,常常是诗人与朋友聚会时的背景,表达了对友情和自然的珍视。


诗歌鉴赏:

此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充满春意的场景。开篇便通过“珊瑚碧树小明月”展现出春夜的宁静与美好,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传达出对花香的陶醉和对自然美的赞美。接着,诗中的“伏雨阑风常不惜”一句表现了花卉在恶劣天气下依然绽放的坚韧与美丽,象征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最后一句“为君高处踞胡床”则是对友情的呼唤,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友人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整首诗通过景物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珊瑚碧树小明月: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夜晚,碧绿的树木与小月亮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散凭借间无尽香:花香在空气中弥散,给人以愉悦的感受,体现了自然的美。
  3. 伏雨阑风常不惜:即使遭遇细雨与微风,花依然盛开,象征着不屈的生命力。
  4. 为君高处踞胡床:愿为友人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展现了诗人的友好与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香比作无尽的芬芳,突出其美丽。
  • 拟人:赋予花卉以情感,表现其对环境的适应与坚韧。
  • 对仗:前后句之间的对称,使语言更加优美。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顽强,同时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富贵与美丽。
  • 酴醿:代表春天的气息,生机勃勃。
  • 海棠:象征着柔美与温婉,常与友谊联系在一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月亮是怎样的?

    • A. 大明月
    • B. 小明月
    • C. 暗淡的月亮
    • D. 没有月亮
  2. 诗中的“伏雨阑风”表现了什么?

    • A. 自然的温暖
    • B. 自然的恶劣天气
    • C. 自然的宁静
    • D. 自然的变化
  3. 诗人希望为谁创造美好的环境?

    • A. 自己
    • B. 朋友
    • C. 家人
    • D. 大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但更侧重于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草原的景象表达离别之情,反映了友情的深厚。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注》 - 选集及注释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理论与分析
  3. 《李弥逊研究》 - 专著及论文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庚午岁九日始见二毛 寄杭东卿 闻庭实上计不与怅然有怀 感兴怀献吉 庭实久约携酒见访不至贻诗嘲之 寄献吉 送盛斯徵赴长沙 送庐陵杨二尹 晚过献吉斋所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四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爻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门爵 走之旁的字 殉没 包含艰的词语有哪些 舍短从长 殊隐 炕席 下车冯妇 六脉调和 甘旨肥浓 皮不存而毛焉附 而字旁的字 撑岸就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