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5:54
出塞曲 其八
作者:林鸿 〔明代〕
十五蓟门行,能探黠虏情。
潜兵秋度碛,牧马夜归营。
苦雾沈旗影,飞霜湿鼓声。
昨来承密诏,东筑受降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士兵在边塞驻守的情景。他们在十五夜时出发,能够洞察敌人的阴险动向;在秋天的沙漠中潜行,夜晚返回营地放牧。苦闷的雾气笼罩着旗帜,寒霜湿润了鼓声。前几天,接到密谕,将要在东边建立受降城以方便接收降军。
这首诗中提到的“蓟门”,是古代边防的重要关口,常常与抵御外敌相关,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受降城的建立则体现了战争的结束与和平的来临,反映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思考。
林鸿,明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边疆生活的体验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该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侵扰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边塞士兵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忧虑与对和平的向往。
《出塞曲 其八》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展现了作者对士兵生活的真实描绘和对战争局势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十五蓟门行”就以时间和地点设下了场景,显示出士兵在特定的环境中行军的艰辛与不易。接着,诗人通过“潜兵秋度碛”描绘了士兵们在秋季沙漠中潜行的画面,突显出边塞的苍凉与孤独。诗的后半部分则将这种孤独的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士兵们承载的历史重任和心理负担。
全诗以一种沉重的氛围贯穿,通过“苦雾沈旗影”和“飞霜湿鼓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寂静的边疆生活场景。这种氛围不仅反映了士兵们的生活状态,也象征着国家的危机与不安。而最后一句“昨来承密诏,东筑受降城”则给全诗带来了希望的转折,暗示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
整首诗体现了边塞士兵的辛苦生活与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期待。通过对战争前线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士兵在国家动荡时期的坚定与勇气。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蓟门”是指什么地方?
填空题:诗中“飞霜湿鼓声”表达了士兵们的_____情感。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渴望。(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