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奉和袭美二游诗。徐诗》

时间: 2025-05-10 14:29:58

诗句

尝闻四书曰,经史子集焉。

苟非天禄中,此事无由全。

自从秦火来,历代逢迍邅。

汉祖入关日,萧何为政年。

尽力取图籍,遂持天下权。

中兴熹平时,教化还相宣。

立石刻五经,置于太学前。

贼卓乱王室,君臣如转圜。

洛阳且煨烬,载籍宜为烟。

逮晋武革命,生民才息肩。

惠怀亟寡昧,戎羯俄腥膻。

已觉天地闭,竞为东南迁。

日既不暇给,坟索何由专。

尔后国脆弱,人多尚虚玄。

任学者得谤,清言者为贤。

直至沈范辈,始家藏简编。

御府有不足,仍令就之传。

梁元渚宫日,尽取如蚳蝝.

兵威忽破碎,焚爇无遗篇。

近者隋后主,搜罗势骈阗。

宝函映玉轴,彩翠明霞鲜。

伊唐受命初,载史声连延。

砥柱不我助,惊波涌沦涟。

遂令因去书,半在馀浮泉。

贞观购亡逸,蓬瀛渐周旋。

炅然东壁光,与月争流天。

伟矣开元中,王道真平平。

八万五千卷,一一皆涂铅。

人间盛传写,海内奔穷研。

目云西斋书,有过东皋田。

吾闻徐氏子,奕世皆才贤。

因知遗孙谋,不在黄金钱。

插架几万轴,森森若戈鋋.风吹签牌声,满室铿锵然。

佳哉鹿门子,好问如除t9.倏来参卿处,遂得参卿怜。

开怀展橱簏,唯在性所便。

素业已千仞,今为峻云巅。

雄才旧百派,相近浮日川。

君抱王佐图,纵步凌陶甄。

他时若报德,谁在参卿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4:29:58

原文展示

《奉和袭美二游诗》
作者:陆龟蒙 〔唐代〕

尝闻四书曰,经史子集焉。苟非天禄中,此事无由全。自从秦火来,历代逢迍邅。汉祖入关日,萧何为政年。尽力取图籍,遂持天下权。中兴熹平时,教化还相宣。立石刻五经,置于太学前。贼卓乱王室,君臣如转圜。洛阳且煨烬,载籍宜为烟。逮晋武革命,生民才息肩。惠怀亟寡昧,戎羯俄腥膻。已觉天地闭,竞为东南迁。日既不暇给,坟索何由专。尔后国脆弱,人多尚虚玄。任学者得谤,清言者为贤。直至沈范辈,始家藏简编。御府有不足,仍令就之传。梁元渚宫日,尽取如蚳蝝兵威忽破碎,焚爇无遗篇。近者隋后主,搜罗势骈阗。宝函映玉轴,彩翠明霞鲜。伊唐受命初,载史声连延。砥柱不我助,惊波涌沦涟。遂令因去书,半在馀浮泉。贞观购亡逸,蓬瀛渐周旋。炅然东壁光,与月争流天。伟矣开元中,王道真平平。八万五千卷,一一皆涂铅。人间盛传写,海内奔穷研。目云西斋书,有过东皋田。吾闻徐氏子,奕世皆才贤。因知遗孙谋,不在黄金钱。插架几万轴,森森若戈鋋风吹签牌声,满室铿锵然。佳哉鹿门子,好问如除倏来参卿处,遂得参卿怜。开怀展橱簏,唯在性所便。素业已千仞,今为峻云巅。雄才旧百派,相近浮日川。君抱王佐图,纵步凌陶甄。他时若报德,谁在参卿先。

白话文翻译

我听说四书五经的重要性,只有天赋的才能才能完全掌握这些知识。自从秦朝的焚书事件以来,历代的书籍都经历了波折。汉高祖入关的那一天,萧何掌管政事,尽力收集典籍,因此掌握了天下的权力。在中兴时期的熹平年间,教化之道得以传播,立刻在太学前刻下了五经的石碑。然而,贼寇董卓动乱了王室,君臣之间也如同转动的圆盘。洛阳几乎要被火焚毁,书籍也将化为烟灰。到晋武帝时,百姓才得以喘息,惠怀的德行却显得极为卑微,外族的侵扰却如腥膻之气。人们已经感觉到天地的闭塞,纷纷向东南迁移。时间已经不够用,如何能专心于书籍的搜集?此后国家衰弱,许多人崇尚虚无缥缈的学问。那些学者随意受到谴责,清白之人被认为是贤者。直到沈约和范晔的时代,才开始家里收藏简册。御府虽然欠缺,却依然让人将其传承。梁武帝时期,搜罗书籍如同蚂蚁般,随意焚烧,未留下丝毫。最近的隋朝后主,搜刮的手段也极为强横,宝函映照着玉轴,色彩鲜艳如霞。唐初的命令刚刚下达,历史的声音便连绵不绝。支柱不再帮我,惊涛骇浪拍打着岸边,书籍无以保存,只有一半漂浮在泉水之上。贞观年间,购得流失的书籍,蓬瀛渐渐交替。东墙的光辉炫目,与月亮争辉。伟大的开元时期,王道真正达到平和。八万五千卷书籍,逐一被涂上铅。传世之作在民间广为流传,书籍研究热潮在全国蔓延。听说西斋的书籍,品味超越东皋的田园。我听闻徐氏的后代,世代都是才子贤人,因此知道他们的后嗣的谋略不在于金银财宝。插架上挂着几万卷书,整齐得如同戈矛,风吹过时发出铿锵的声响。可喜的是鹿门子,热衷于提问,如同突然间来到我的身边,因此得到了我的怜惜。开心地打开书橱,这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素业已经高耸入云,如今却成为高峰。雄才的旧派别,接近阳光普照的川地。你怀抱着王佐的理想,纵然步伐高远,也如凌驾于陶甄之上。若有朝一日能报答恩德,又有谁能先于我来赐教?

注释

  • 四书五经: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 天禄:指天赋的才能。
  • 秦火:指秦始皇焚书事件。
  • 熹平:汉元帝时期的一个年号,表示中兴之治。
  • 贼卓:指董卓,东汉末年权臣。
  • 洛阳:东汉的都城,因战乱而遭受破坏。
  • 沈范:指沈约和范晔,南北朝时的文学家。
  •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盛世时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龟蒙,唐代诗人,以婉约清丽的风格著称,尤其在五言绝句和律诗方面成就较高。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盛世,历史文化繁荣。然而,诗中提到的历史教训和对书籍的珍视,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的警醒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诗歌鉴赏

《奉和袭美二游诗》通过追溯历史,反映了陆龟蒙对古代书籍和知识传承的深刻关注。全诗以历史为线索,回顾了从秦朝焚书到唐朝盛世的波折,展现了书籍在历史变迁中的重要性和脆弱性。诗中,陆龟蒙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冷静分析,揭示了文化传承的艰难与重要,表达了对文人理想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的开篇提到“四书曰”,直接引入了学术文化的主题,强调知识的价值。接着,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示了书籍在不同朝代的命运,反映出作者对文化根基的忧虑与希望。尤其在提到“贼卓乱王室”时,强调了权力动荡对文献的破坏,使得书籍如烟般消逝,令人痛心。

此外,陆龟蒙还提到徐氏家族对书籍的珍视,表现出对文化传承的期许。他认为,真正的才贤并不在于金钱,而在于对知识的追求。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面对动荡与不安时,文化的保持显得尤为珍贵。

全诗的情感基调在历史的叙述与个人的思考中交织,展现出陆龟蒙作为一位文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诗的最后,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呼唤更多的人重视知识与文化的传承,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尝闻四书曰,经史子集焉。”:提到四书和五经,强调学问的广泛性。
  2. “苟非天禄中,此事无由全。”:只有天赋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3. “自从秦火来,历代逢迍邅。”:自秦朝焚书以来,书籍命运多舛。
  4. “汉祖入关日,萧何为政年。”:回顾汉朝的中兴,书籍的收集。
  5. “尽力取图籍,遂持天下权。”:书籍是权力的基础。
  6. “中兴熹平时,教化还相宣。”:强调教化的重要性。
  7. “立石刻五经,置于太学前。”:文化的传承需要实物载体。
  8. “贼卓乱王室,君臣如转圜。”:局势动荡,书籍受损。
  9. “洛阳且煨烬,载籍宜为烟。”:书籍化为烟灰,体现破坏。
  10. “逮晋武革命,生民才息肩。”:晋朝时期百姓安宁。
  11. “惠怀亟寡昧,戎羯俄腥膻。”:外敌入侵,德行显得微薄。
  12. “已觉天地闭,竞为东南迁。”:人们对前途的迷茫。
  13. “日既不暇给,坟索何由专。”:缺乏时间,无法专心于书籍。
  14. “尔后国脆弱,人多尚虚玄。”:国家衰弱,学者追求虚无。
  15. “任学者得谤,清言者为贤。”:学者受到误解,清白者被尊重。
  16. “直至沈范辈,始家藏简编。”:强调家族对书籍的重视。
  17. “御府有不足,仍令就之传。”:政府资源匮乏,仍需传承。
  18. “梁元渚宫日,尽取如蚳蝝兵威忽破碎,焚爇无遗篇。”:历史的破坏如同蚂蚁般。
  19. “近者隋后主,搜罗势骈阗。”:提到隋朝的文化搜集。
  20. “宝函映玉轴,彩翠明霞鲜。”:描绘书籍的美丽。
  21. “伊唐受命初,载史声连延。”:唐初历史的延续。
  22. “砥柱不我助,惊波涌沦涟。”:文化支柱的缺失。
  23. “遂令因去书,半在馀浮泉。”:书籍的流失与无奈。
  24. “贞观购亡逸,蓬瀛渐周旋。”:贞观年间的书籍恢复。
  25. “炅然东壁光,与月争流天。”:文化的辉煌。
  26. “伟矣开元中,王道真平平。”:开元年间的盛世。
  27. “八万五千卷,一一皆涂铅。”:书籍的数量与重要性。
  28. “人间盛传写,海内奔穷研。”:书籍的广泛流传。
  29. “目云西斋书,有过东皋田。”:对书籍的珍视。
  30. “吾闻徐氏子,奕世皆才贤。”:强调家族的文化传承。
  31. “因知遗孙谋,不在黄金钱。”:价值在于知识而非财富。
  32. “插架几万轴,森森若戈鋋风吹签牌声,满室铿锵然。”:书籍的数量与气氛。
  33. “佳哉鹿门子,好问如除倏来参卿处,遂得参卿怜。”:对鹿门子的赞美。
  34. “开怀展橱簏,唯在性所便。”:随心所欲地阅读。
  35. “素业已千仞,今为峻云巅。”:知识的积累与提升。
  36. “雄才旧百派,相近浮日川。”:对人才的渴望。
  37. “君抱王佐图,纵步凌陶甄。”:对理想的追求。
  38. “他时若报德,谁在参卿先。”:希望能有机会回报恩德。

修辞手法

  • 对仗:使用对称结构增强诗的韵律感,如“日既不暇给,坟索何由专”。
  • 比喻:将书籍与财宝对比,表现出知识的珍贵。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增强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性,呼唤对历史的尊重与对书籍的珍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同时也对未来充满希望,鼓励后代珍惜知识,以应对历史的挑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籍:象征知识与文化的载体。
  • 历史:代表过去的教训与经验。
  • 东南迁:象征逃避与无奈。
  • 光辉:象征文化的希望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奉和袭美二游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陆龟蒙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四书”包括哪些?

    • A.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 B.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 C. A和B
    • D. 以上都不是
  3. 诗中提到的“贼卓”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董卓
    • C. 刘备
    • D. 司马炎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通过描绘理想的世外桃源,表达对社会动荡的反思。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乡愁的思念,与陆龟蒙对历史的思考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陆龟蒙的《奉和袭美二游诗》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国家和历史的忧虑,但陆龟蒙更侧重于文化传承,而杜甫则更关注战争带来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陆龟蒙诗文集》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九 菩萨蛮(端午) 菩萨蛮 菩萨蛮 柬云臣讯牡丹消息 菩萨蛮 三潭印月 菩萨蛮 江寒汀画子规扇面见贻,赋谢 菩萨蛮 菩萨蛮 我国第二颗原子弹爆炸 菩萨蛮 菩萨蛮 寄二妹上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躲灾避难 戎马之地 龙章秀骨 污物 弋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掀风播浪 頁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支字旁的字 素位而行 悬阔 豕字旁的字 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受贿罪 三分鼎立 殃国祸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