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2:43
《临江仙(中秋和沈文伯)》
作者:蔡伸 〔宋代〕
记得南楼三五夜,曾听凤管昭华。
尊前此际重兴嗟。
素娥端有恨,烟霭等闲遮。
珍重主人留客意,厌厌缓引流霞。
夜闲银汉淡天涯。
亭亭丹桂现,耿耿玉绳斜。
白话文翻译:
我记得在南楼的三五佳节之夜,曾经听到凤凰的管乐声。
此时在酒杯前重重感叹。
那白皙的月亮本是有着遗恨,却被烟雾轻易遮掩。
珍惜主人留客的好意,慢慢地引导我去看流云的霞光。
夜晚的银河淡淡地横亘在天边。
亭亭的丹桂在月下显现,斜斜的玉绳如同银河挂在空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蔡伸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而闻名。其诗作风格清新、典雅,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恰逢与友人沈文伯聚会,表达了对友人的珍视及对美好时光的感慨。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诗中流露出对团圆的渴望与对往昔的追忆。
《临江仙(中秋和沈文伯)》是一首典雅动人的中秋词,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与思乡之情。开头两句回忆往昔的南楼之夜,令人感受到浓厚的怀旧情绪,尤其是“凤管昭华”一句,展现了当时的音乐氛围,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接下来的“素娥端有恨,烟霭等闲遮”,则将月亮的孤独与恨意传达得淋漓尽致,反映出诗人在中秋之夜对美好事物的感慨。接着,诗人珍惜主人之情,缓缓引导着流霞,展现出一种闲适与从容的生活态度。
最后几句通过描绘银河与丹桂,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美好的意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情怀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中秋节的独特魅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中秋佳节的珍视,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临江仙》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蔡伸
D. 杜甫
“素娥端有恨”中“素娥”指的是哪个传说中的人物?
A. 西游记的白骨精
B. 传说中的嫦娥
C. 红楼梦的林黛玉
D. 水浒传的李逵
诗中提到的“丹桂”通常与哪个节日有关?
A. 春节
B. 中秋节
C. 端午节
D. 清明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