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1:53
原文展示
月氏肉,碎如雪,月氏颅,劲如铁。
快剑一斫天柱折,留取胡卢饮生血。
冒顿老魅呼月精,夜酌葡萄陇月明。
鬼妻蹋地号我天,可汗天灵哮唬声嘶酸。
于乎,颅兮颅兮汝勿悲,我今酌汝金留犁。
黔州都督有血顶,精魂夜夜溺中啼。
白话文翻译
月氏的肉,碎得像雪一样,月氏的头颅,坚硬如铁。
快剑一斫,天柱折断,留下胡卢饮用鲜血。
冒顿这个老妖怪呼唤月中的精灵,夜晚在葡萄架下喝酒,月光明亮。
鬼妻踏地嚎叫我为天,天灵的可汗哮叫声令人心酸。
啊,头颅啊头颅啊,你不要悲伤,我现在喝你的金酒。
黔州的都督有着血淋淋的头顶,精魂夜夜在水中啼哭。
注释
- 月氏:古代一个游牧民族,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
- 胡卢:指一种酒器或酒。
- 冒顿:指匈奴的首领,历史上著名的军事人物。
- 可汗:古代游牧民族的统治者或首领。
- 血顶:形容头部受伤或流血的状态。
- 精魂:指灵魂或精灵,通常与死者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亮,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体现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对外征伐和民族冲突的历史背景下,诗中融合了历史人物与神话元素,表现了对战斗与死亡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月氏王头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战斗的残酷和对生命的深切反思。开头几句描绘了月氏肉和颅的对比,象征着柔弱与坚强的对立,展示了战争带来的毁灭与痛苦。接下来的“快剑一斫天柱折”,则更是强调了战斗的猛烈与对生命的无情打击。
“冒顿老魅呼月精,夜酌葡萄陇月明”一联,将历史人物与神话结合,描绘了战士在夜晚饮酒的情景,似乎在享受胜利的同时,也隐藏着对死亡的逃避与自我安慰。最后几句则是对死亡的直接表现,表现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和不甘。
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使得情感更加饱满,意象更加鲜明,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深刻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氏肉,碎如雪:用“雪”比喻月氏的肉,表达其脆弱、不堪一击的状态。
- 月氏颅,劲如铁:与上句形成对比,强调头颅的坚硬,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快剑一斫天柱折:形象描绘战斗的激烈,快剑一斫,仿佛天柱也被折断。
- 留取胡卢饮生血:用胡卢饮生血的意象,表现战争的残酷。
- 冒顿老魅呼月精:冒顿呼唤月中的精灵,神话与现实交融。
- 夜酌葡萄陇月明:夜晚的饮酒,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与战斗形成反差。
- 鬼妻蹋地号我天:描写灵魂的哀号,展现对亡者的怀念。
- 可汗天灵哮唬声嘶酸:可汗的哀号声,充满悲痛与无奈。
- 于乎,颅兮颅兮汝勿悲:直接呼唤头颅,带有对生命和死亡的哲学思考。
- 我今酌汝金留犁:饮酒时的自我安慰,似乎在与死者对话。
- 黔州都督有血顶:透露出对历史的追忆与哀悼。
- 精魂夜夜溺中啼:表达对亡灵的思念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肉碎如雪”,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 夸张:如“劲如铁”,突出月氏头颅的坚韧。
- 对仗:如“快剑一斫,留取胡卢”,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现了对生命逝去的深切哀悼和对历史的反思,传达了对人性和战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氏:象征着异族、战争与冲突。
- 肉、颅:体现生与死,脆弱与坚强的对比。
- 剑、血:战争的工具与结果,象征着暴力。
- 葡萄、月明:宁静的夜晚,酒的象征,表现对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月氏的肉被比作什么?
-
冒顿呼唤什么?
-
诗中提到的“可汗”指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月氏王头歌》与《静夜思》
- 两者都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但《月氏王头歌》更显悲壮与历史感,而《静夜思》则是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战争诗歌研究》
- 《顾亮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