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2:14
戊辰九月六日赠别毛其人归里
调刁陨风叶,翩反恋故枝。
闻君束归装,游子动离思。
行行高原上,伫立望征骊。
仰视归飞鸟,心随白云驰。
初君登科日,英姿生光辉。
轻裘拥高坐,焕若东出曦。
风尘近十载,奔走长安逵。
黑貂既已敝,面目空复黧。
哀我龙钟态,对叹不自持。
计君归闾门,升堂拜慈帏。
呼洗为儿盥,呼食哺儿饥。
功名岂不念,顾亦爱其私。
小人亦有母,白发两肩垂。
自春徂秋夏,远游历三时。
家贫失儒业,诸子任游嬉。
乃从千里外,为人章句师。
奇字不堪煮,九月未授衣。
行将舍之去,挂经把锄犁。
小珠山之麓,书带草离离。
先贤有遗训,良田在耘耔。
养志事躬耕,相约共畬菑。
将子无寒盟,春深以为期。
诗的开头描绘了秋风吹落树叶,叶子恋恋不舍地回到故枝。听闻你即将启程归乡,游子的心中情思纷乱。走在高原上,我停下脚步,远望着征途上的马匹。仰头望着归来的飞鸟,我的心随着白云飞驰。初次见你高中得志,英姿焕发,宛如东升的晨曦。经过近十年的风尘历练,你在长安的街道上奔波。如今黑貂的衣物已破旧,面容也逐渐苍老。哀叹我年老体衰,感叹自己无法自持。想你归家后,必定会去拜见母亲,呼唤洗手为你准备食物,照顾你的饥寒。功名难道不值得珍惜,但我也关心自己的私事。即使是小人也有自己的母亲,白发已在肩头垂落。从春天到秋天,我远游经历了三个季节。家境贫寒,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孩子们则任意嬉戏打闹。于是我从千里之外,做了别人的诗文老师。那些奇妙的字句难以烹煮,九月的时节还未着衣。即将离去,我挂上经书,拿起锄头去耕作。在小珠山的山脚,书卷散落在草地上。先贤有遗训,良田在耕作。我要养志,亲自耕作,约定一起耕种。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春天的深处再相聚。
法坤宏,清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通晓诗文。其诗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常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表现对时事的关心与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戊辰年九月,是法坤宏赠别好友毛其人归乡之作。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奔波与奋斗后,毛其人即将回归故里,法坤宏以此诗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戊辰九月六日赠别毛其人归里》是一首富有深情的赠别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诗中以生动的意象描绘出秋天的景象,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正如人们离别时的心情。开头几句通过风吹落叶的描写,引入了离别的主题,表现了对故土的眷恋。接着,诗人以归乡的飞鸟和白云作为情感的寄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盼。
在诗的中段,法坤宏回忆起与毛其人共同奋斗的岁月,既有对昔日英姿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强调了功名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既希望友人追求事业,又不忘家庭的温暖与母亲的牵挂。最后,诗人以农耕的意象,回归到朴实的生活,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令人深思不已。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高原”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毛其人的感情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戊辰九月六日赠别毛其人归里》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离别的心情,但前者更注重壮志豪情,后者则更细腻地描绘了个人情感与理想的冲突。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