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6:3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6:35:49
江烟漠漠白鸥飞,
倚棹中流看落晖。
涪右水从中坝合,
剑南山到左绵稀。
孤松远岸如人立,
游子他乡见燕归。
又是一年秋欲半,
荻花风起鲙鲈肥。
江面上烟雾弥漫,白鸥在空中飞翔;我倚着船桨在水中,目送夕阳的余晖。涪江的水在坝子附近汇合,剑南的山脉在左侧稀疏可见。远岸的孤松像一个人静立,游子在异乡看到燕子归来。又是一年秋天快要过半,芦苇花随风起舞,鲙鱼和鲈鱼正肥美。
作者介绍:高其倬,清代诗人,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秋季,正值丰收季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渡绵江》是一首描绘秋日江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面烟雾缭绕的神秘与宁静,白鸥飞翔的自由自在,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江烟漠漠白鸥飞”以宽广的自然景观引入,给人一种开阔而又朦胧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接下来的“倚棹中流看落晖”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的意境,诗人似乎在船上,随波逐流,静静地观赏着夕阳的余晖。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描绘了涪江与剑南山的交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孤松远岸如人立”则是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松树比作人,增强了诗中孤独感的表达。游子在他乡见到归来的燕子,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思乡的情愫。
最后两句“又是一年秋欲半,荻花风起鲙鲈肥”更加深化了诗意,秋天的到来不仅是自然变化的象征,也暗示着人生的流转与丰收的希望。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心之间的微妙联系,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江河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乡之情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生活的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江烟漠漠”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孤松远岸如人立”中,孤松被比作什么?
诗中的游子所看到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二者都展现了秋天的自然美,但高其倬的《渡绵江》更侧重于对游子思乡的思考,而王维的作品则更多反映了安静的隐居生活。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均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