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6:32
地上春色生,眼前诗彩明。
手携片宝月,言是高僧名。
溪转万曲心,水流千里声。
飞鸣向谁去,江鸿弟与兄。
地面上春天的色彩逐渐生长,眼前的诗意也愈加明亮。
手中捧着一片皎洁的月亮,谈论的是高僧的名字。
溪水蜿蜒曲折,流淌在心中,水声悠扬,仿佛千里远。
那飞翔的鸿雁,又向谁而去,仿佛在寻找兄弟。
作者介绍: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意象独特而受到后世推崇,尤其以“诗中有画”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孟郊与郭秀才分别之际,郭秀才前往江南寻访兄弟。诗中流露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同时表达了对春天的感受和对高僧智慧的向往。
这首诗以春天的生机为引子,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人际间的情感。诗的开头“地上春色生,眼前诗彩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心中涌动的诗意。这种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描摹,更是情感的自我表达。
“手携片宝月,言是高僧名”一句,通过对高僧的引用,提升了诗的格局,显示出诗人对智慧的追求与敬仰。接下来的“溪转万曲心,水流千里声”,则是通过水的流动表现内心的游荡与思绪的纷杂,体现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关注与惦念。
最后两句“飞鸣向谁去,江鸿弟与兄”,以鸿雁象征友谊与家人,表达了对友人郭秀才的祝福,也暗示了对兄弟情谊的渴望与向往。这使得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情的交织中,展现出一种深厚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祝愿,也有对亲情的思念,情感丰富而深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生命、友谊和亲情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孟郊的诗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现自然景观与人情的交融。两首诗都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但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