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9:2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9:27:51
醉桃源
作者: 王丹桂 〔元代〕
前期三日是蕤宾。
芝别紫宸。
祥烟瑞霭结氤氲。
同资诞玉真。
才敏慧,性敦淳。
常希道德邻。
人间短景不堪陈。
壶天别有春。
醉桃源
在前期的三天里,像蕤宾一样的佳人相聚。
芝草在紫宸的别处生长。
祥和的烟雾与瑞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氤氲的景象。
同样的祝福孕育了美玉的真诚。
她才智敏捷,性情敦厚淳朴。
常常渴望与道德相邻。
世间的短暂景象难以令人满意。
壶天之中却自有春天的美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壶天”源于古代文学中对桃花源的描写,象征着理想中的人间乐土,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丹桂,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写人间美景和理想生活。
创作背景:
《醉桃源》创作于元代一个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借诗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逃离现实的纷扰,寻求一种理想的存在。
《醉桃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的开头以“蕤宾”引出一群佳人的聚会,象征着理想中的人际关系和纯真情感。接着,作者描绘了祥和的氛围,祥烟瑞霭的意象不仅表现了环境的美好,也传达了人们内心的宁静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中对“才敏慧,性敦淳”的描写,突出了理想人格的特质,这种对人格的赞美进一步强化了生活在“壶天”中的人们所应具备的品德。最后一句“人间短景不堪陈”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渴望逃离到理想的桃源之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中桃源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失落与不满。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蕤宾”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的人际关系
B. 现实的困扰
C. 自然的景色
“壶天”在诗中代表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桃源
C. 繁华的城市
诗中提到的“才敏慧,性敦淳”意在强调什么?
A. 追求名利
B. 高尚人格
C. 短暂人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醉桃源》与《桃花源记》均描绘了理想的生活境地,前者更关注人际关系的纯真,后者则强调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向往。两者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但表达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