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9:28
浪淘沙 春夜
作者: 袁绶 〔清代〕
香雾湿红英。玉漏初停。庭闲如水竹声清。
人在隔花栏畔倚,倩影伶俜。
夜静罢调笙。月上疏棂。微风轻飏绣帘旌。
料峭春寒欺薄袂,逼醒馀酲。
在香雾中,红花都被打湿,刚刚停下的玉漏(指水钟)如同初春的夜晚,庭院里清静得如同水中竹声。
此时,有人倚靠在隔花的栏杆旁,影子显得孤单而无助。
夜里静谧,笙乐也已停止,月光洒落在窗棂上,微风轻轻拂动着绣帘。
这春天的寒意让薄薄的衣袂感到刺骨,逼得我从醉梦中醒来。
此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春夜的描写,反映出春天的温柔与寒意之间的对比,体现出诗人对春夜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作者介绍
袁绶(约1660—约1730),字子兴,号海洲,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与绘画。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语言清丽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浪淘沙 春夜》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时期。袁绶通过描绘春夜的宁静与清寒,表达了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
《浪淘沙 春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宁静与清寒,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用“香雾湿红英”引入,营造出一种温柔而湿润的氛围,仿佛置身于花丛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接着通过“玉漏初停”点明了时间的静谧,夜色之下,庭院的竹声如水般清澈,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孤寂感。
“人在隔花栏畔倚,倩影伶俜”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似乎是在诉说着某种情感的无奈与哀愁。夜静如水,笙乐也已停止,月光透过窗棂洒落,营造出一种诗意的宁静。最后两句“料峭春寒欺薄袂,逼醒馀酲”,则通过春寒的刺骨感让人从梦中惊醒,暗示着生活中的无情与现实的压迫。
整首诗将春夜的美与冬寒的刺骨巧妙结合,形成一种温柔而又略显悲怆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春夜的细腻观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孤独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春夜的美丽与寒意交融的复杂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香雾湿红英”中“香雾”指的是什么?
A. 雾气
B. 花香
C. 霜气
D. 雨水
诗中“倩影伶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孤独
C. 兴奋
D. 忧伤
“夜静罢调笙”中“调笙”指的是什么乐器?
A. 笛子
B. 笙
C. 琵琶
D. 古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