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8:43
李皇周后年双小,玉树宫墙。
金缕鞋帮,胆怯潜提出洞房。
秣陵往事千年矣,如此疏狂。
莫管兴亡,便破家山也不妨。
李皇朝和周朝的后宫里,年轻女子双双美丽,宛如树上的美玉,宫墙内外显得格外鲜艳。
她们穿着金丝缝制的鞋子,心里却因初次出门而感到紧张,悄悄地走出洞房。
秣陵的往事已经过去千年,如今依然如此狂放不羁。
不必在意国家的兴亡,即使家破人亡也无所谓。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0-1680),清代诗人,字承祖,号白石,晚号青禾,出生于江南,擅长诗词和散文,是清初的文人之一,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繁荣。诗中通过对古代美女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个人情感的追求和对社会兴亡的无奈。
《采桑子 其四》以李皇周后为引,描绘了宫中美人的形象,诗中自始至终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美丽女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她们在繁华背后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传达出对个人情感的渴望与对历史的反思。
“金缕鞋帮,胆怯潜提出洞房”一句,生动刻画了女子的心理状态,既有初出茅庐的紧张,又有对新世界的向往。通过将古代与现代的情感交织,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而“莫管兴亡,便破家山也不妨”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以放达的态度,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漠然,甚至是对家庭破灭的无所谓。这种对个人情感的执着与对历史兴亡的淡然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个人情感与历史兴亡的关系,探讨了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采桑子 其四》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秣陵”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诗中的“金缕鞋帮”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