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1:05
游龙角山福志院
李流谦 〔宋代〕
招提未到只闻名,
乘兴来游意最真。
出郭都无三十里,
同行恰有两三人。
入门竹迳能明眼,
随处禅房可着身。
莫怪山僧拙言语,
十年已不踏红尘。
我在前往福志院的路上,虽然还未到达,但已经听闻了它的名声。带着兴致前来游玩,心中感到格外真实。离开城市的城郭,路程不过三十里,同行的也仅有两三个人。走进院门,竹林小径映入眼帘,随处可见的禅房让我可以安身处世。请不要怪山中的僧人说话笨拙,因为他已经十年没有踏入红尘了。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写景抒怀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此诗写于李流谦游览福志院时,反映了他对寺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逃避,表达了对宁静、禅意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生活画面。开篇即点出目的地福志院,表现出诗人对名声的向往,暗示着这种向往的真实性。接着,通过对行程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出郭而行的孤独与宁静,同行者的稀少使得这次游历显得更加真实和亲切。
入门后的竹径与禅房则是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对静谧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自省的方式,表现出自己与世隔绝的状态,表达了对红尘的彻底放弃与淡泊。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这首诗表现了对宁静、禅意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生活的疏离,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选择题:李流谦在诗中提到的寺庙名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十年已不踏__”。
判断题:诗人对世俗生活持积极态度。(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