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满庭芳(忆庐山)》

时间: 2025-05-15 23:37:05

诗句

欲买庐山,山前三亩,小桥横过松间。

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

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

人稀到,壶中化国,光景更堪闲。

无心,求至道,柴门闭了,饱睡甘餐。

幸儿成孙长,为扫家山。

若问它年归去,蓦地也、双桨来还。

愁难会,清风万壑,高处正跻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23:37:05

原文展示

满庭芳(忆庐山)
作者:晁补之

欲买庐山,山前三亩,小桥横过松间。
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
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
人稀到,壶中化国,光景更堪闲。
无心,求至道,柴门闭了,饱睡甘餐。
幸儿成孙长,为扫家山。
若问它年归去,蓦地也双桨来还。
愁难会,清风万壑,高处正跻攀。

白话文翻译

我想买下庐山,山前有三亩地,
小桥横跨在松林之间。
如今已改名为吴市,谁能认出它的旧模样?
最好是在栖贤峡外居住,从此就与尘世隔绝。
人烟稀少,仿佛在壶中化国,景色更加闲适。
我无心追求至道,柴门紧闭,饱睡安餐。
幸好儿孙都长大了,来打理家里的山。
如果问我明年何时归去,蓦然间就能划着双桨回来了。
愁苦难以相会,清风在万壑之间,高处正是我攀登的地方。

注释

  • 欲买庐山:想要购买庐山。
  • 小桥横过松间:小桥横跨在松树之间。
  • 变名吴市:庐山已改名为吴市。
  • 栖贤峡外:栖息在贤峡之外。
  • 壶中化国:比喻在安静的环境中,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 无心求至道:没有心思去追求至道。
  • 柴门闭了:柴门紧闭,象征与世隔绝。
  • 幸儿成孙长:庆幸儿孙都已长大。
  • 蓦地:突然,猛然。
  • 愁难会:忧愁难以相会。
  • 高处正跻攀:在高处正好攀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1050-1112),字允和,号潜溪,晚号归隐,北宋词人、诗人。他以词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晁补之晚年,反映了他对庐山的向往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在社会动荡、官场失意的背景下,诗人寄情于山水,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满庭芳(忆庐山)》是一首抒情诗,诗中充满了对庐山的眷恋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诗的开头,诗人提到“欲买庐山”,表现出他渴望拥有一个理想的栖息地,接下来的“小桥横过松间”则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传达出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往昔的怀念,强调了庐山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诗中“最好栖贤峡外”,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的渴望,渴望在幽静之处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安详。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闲适的生活哲学,诗人无心追求“至道”,柴门紧闭,反映出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与淡泊。最后,诗人展望未来,描绘了儿孙长大的乐观景象,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美好期待。

总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景,更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具有深厚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买庐山,山前三亩,小桥横过松间: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向往,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
  2. 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感叹时间的变迁和对过去的怀念。
  3. 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渴望远离世俗喧嚣,追求一种隐秘而宁静的生活。
  4. 人稀到,壶中化国,光景更堪闲:描绘了人烟稀少的环境,仿佛置身于一个理想的国度。
  5. 无心,求至道,柴门闭了,饱睡甘餐: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名利的无所谓。
  6. 幸儿成孙长,为扫家山:庆幸儿孙长大,能照顾家庭。
  7. 若问它年归去,蓦地也双桨来还:展望未来,期待归隐的生活。
  8. 愁难会,清风万壑,高处正跻攀:表达了对清风明月、自然景色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壶中化国”,比喻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人稀到,壶中化国”,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排比:如“柴门闭了,饱睡甘餐”,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表达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淡泊,体现了宁静致远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山:象征理想生活的场所。
  • 小桥:代表宁静与和谐的自然环境。
  • :象征长寿与坚韧。
  • 人稀:体现了隐居生活的安宁。
  • 清风万壑:象征自然的清新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名是什么?

    • A. 武夷山
    • B. 庐山
    • C. 泰山
  2.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渴望
    • B. 排斥
    • C. 无所谓
  3. “壶中化国”是什么意思?

    • A. 生活贫困
    • B. 理想的生活状态
    • C.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庐山
  2. A. 渴望
  3. B. 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满庭芳(忆庐山)》与《水调歌头》:两首诗都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水调歌头》更多地融入了对人事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岁暮杂感十首 其七 怀刘蓉 至日二首 其一 贺新郎 题钱楞仙同年玉堂归娶图二首 贺新郎 题钱楞仙同年玉堂归娶图二首 题公牍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黄字旁的字 带心字底的字有哪些?带心字底的汉字大全 包含蚩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颇回 米字旁的字 良结尾的成语 玉马朝周 馨繁体字书写指南_掌握汉字馨的正确写法 兵在其颈 鱼龙混杂 9画起名常用字精选_9画吉利汉字推荐 七日来复 行玺 青涧 描写美景的诗_千山万水的美景诗句赏析 横竖勾的汉字_带横竖勾的汉字大全 酸痛 静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