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6:07
西风吹散云头雨,斜阳却照天边树。
树色荡湖波,波光艳绮罗。
征鸿何处起,点点残霞里。
月上海门山,山河莽苍间。
西风吹散了天空中的雨云,斜阳却照耀着天边的树木。
树影在湖水中荡漾,波光如绮丽的罗绸。
归来的大雁从何而起,点点残霞映衬其中。
月光照耀着海门山,山河在苍茫的夜色中显得格外辽阔。
本诗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描绘的景象如西风、斜阳、征鸿等,都在古诗词中频繁出现,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离别的情感。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梦溪,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后被尊称为“刘伯温”。他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的敏感洞察而闻名,作品多涉及政治、历史、自然等方面。
《菩萨蛮·越城晚眺》作于元末时期,彼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菩萨蛮·越城晚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知与思考。开篇“西风吹散云头雨”,以西风作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即将进入秋天的氛围。紧接着“斜阳却照天边树”,描绘出夕阳西下的美丽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此处,斜阳的光辉与树木的身影交相辉映,带来一种温暖而又略显忧伤的情感。
“树色荡湖波,波光艳绮罗”,进一步将视线引向湖面,树影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中荡漾,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绮丽景象。通过精妙的比喻,诗人将自然景观与华美的绸缎相联系,增强了视觉的美感。
“征鸿何处起,点点残霞里”,在描绘美丽的同时,诗人引入了归雁的意象,象征着游子的归来与离别的思绪。点点残霞暗示着即将消逝的美好,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最后一句“月上海门山,山河莽苍间”,以月光照耀的海门山作为结尾,展现出一种空灵与辽阔之感,似乎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与自然的永恒。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展现了浓厚的抒情气息。
整首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菩萨蛮·越城晚眺》的作者是谁?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点点残霞里”中的“残霞”意指:
比较刘基的《菩萨蛮·越城晚眺》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刘基侧重于秋天的景象与离别之情,而李白则通过月光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色,却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