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感皇恩 题沙河南 镇壁,留别元舜举》

时间: 2025-07-27 14:07:34

诗句

浓绿涨千林,征鞍东去。

十日祁阳为君住。

几回清唱,飞尽海棠红雨。

人生当适意、何良苦。

簿领公堂,风沙长路。

赢得佳人怨迟暮。

沙头酒尽,犹惜玉鞭轻举。

一声声不断、歌金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07:34

诗词名称: 感皇恩 题沙河南 镇壁,留别元舜举

作者: 王恽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浓绿涨千林,征鞍东去。
十日祁阳为君住。
几回清唱,飞尽海棠红雨。
人生当适意何良苦。
簿领公堂,风沙长路。
赢得佳人怨迟暮。
沙头酒尽,犹惜玉鞭轻举。
一声声不断歌金缕。


白话文翻译:

满眼的浓绿在千树万林中涌现,骑马向东出发。
在祁阳这十天是为了你而住。
不知多少次清唱,飞舞的海棠花瓣如同红雨飘落。
人生何必苦恼,适意才是最好的。
在公堂上做文书,长路上风沙四起。
赢得佳人的怨恨只因迟暮。
沙洲边酒已喝尽,仍然怜惜那轻盈的玉鞭。
一曲曲不断地唱着金色的缕衣。


注释:

  • 浓绿:形容树木的繁茂与生机盎然。
  • 征鞍:指骑马出征,寓意出行或远征的状态。
  • 清唱:指无伴奏的歌唱。
  • 海棠红雨:比喻海棠花瓣飘落,如红色的雨。
  • 簿领公堂:指在官府做文书工作。
  • 佳人:美丽的女子,常指心爱之人。
  • 玉鞭:指轻盈的马鞭。

典故解析:

  • 十日祁阳:祁阳为地名,可能与作者的亲身经历或情感相关,常用来表达对某地的留恋。
  • 金缕:常指华美的衣物,象征着美好与珍贵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恽(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作品著称,其诗风既有传统的笔韵,也融入了元代的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与友人元舜举别时,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和对人生适意的思考,体现了元代士人的情怀与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意象与深情的抒怀构成。开篇以“浓绿涨千林,征鞍东去”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诗人似乎在酝酿着出行的决心,带着对未来的期待。接下来的“十日祁阳为君住”则显露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暗含着对离别的无奈与惋惜。

中间部分的“几回清唱,飞尽海棠红雨”展示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海棠花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接着诗人感慨“人生当适意何良苦”,表明了对人生的思考:追求适意生活的难处与价值。

最后几句“沙头酒尽,犹惜玉鞭轻举”则充满了惜别的情感,虽然酒已喝尽,但对那轻盈的玉鞭仍心存眷恋,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传达出一种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浓绿涨千林:描绘春日绿意盎然的景象,象征着生机。
    2. 征鞍东去:表现出一种出行的决心。
    3. 十日祁阳为君住:表达了因友人而驻足的情感。
    4. 几回清唱:回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
    5. 飞尽海棠红雨:象征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6. 人生当适意何良苦:对人生的思考,追求适意生活的艰难。
    7. 簿领公堂:指文书工作,暗含对官场的无奈。
    8. 风沙长路:形容人生的艰辛与曲折。
    9. 赢得佳人怨迟暮:感慨因时间带来的失落。
    10. 沙头酒尽:离别之际饮酒的伤感。
    11. 犹惜玉鞭轻举: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12. 一声声不断歌金缕:表现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缅怀。
  • 修辞手法

    • 比喻:海棠红雨比喻花瓣的飘落,象征青春与美好事物的凋零。
    • 对仗:如“簿领公堂,风沙长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友人的惜别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出对适意生活的渴望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浓绿:象征春天、生机与希望。
  • 海棠:象征美好与青春。
  • :象征友谊、欢聚与离别的伤感。
  • 玉鞭:象征轻盈与珍贵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浓绿涨千林”表示什么?
    A. 夏天的炎热
    B. 春天的生机
    C. 秋天的落叶

  2. “人生当适意何良苦”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看法?
    A. 对生活的安逸
    B. 对人生苦闷的思考
    C. 对人生的赞美

  3. 诗中提到的“沙头酒尽”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伤感
    C. 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恽的《感皇恩》与李白的《送友人》均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离别的伤感,但王恽更侧重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展现出豪放洒脱的个性。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对元代诗人及其作品的系统介绍。
  • 《唐诗三百首》:对唐诗的经典解读,可以与元代诗作进行对比。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郭之美忽过云往河北谒欧阳永叔沈子山 王侍讲原叔挽词三首 其二 永叔席上分韵送裴如晦 送宣州签判马屯田兼寄知州邵司勋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一熙熙阁 周仲章通判润州 元日 闻曼叔腹疾走笔为戏 鸭脚子 依韵和达观师闻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唐卡 罪加一等 流离颠沛 笔才 能谋善断 自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窠攌 邪悖 乛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大璞不完 月字旁的字 血怒 包含勖的词语有哪些 匡时济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