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1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12:08
南山有孤树,寒乌夜绕之。
惊秋啼眇眇,风挠无宁枝。
托身未得所,振羽将逝兹。
高飞犯霜露,卑飞独茅茨。
乾坤岂不容,顾影空自疑。
徘徊向残月,欲堕已复支。
南山上有一棵孤独的树,寒冷的乌鸦在夜间围绕着它。
秋天的惊鸟在微弱地啼叫,风吹动着那不安宁的树枝。
我寄身于此却未找到归属,准备振翅高飞却又面临离别。
高飞的鸟儿遭遇霜露的侵袭,低飞的鸟儿只能栖息在茅草上。
天地难道不包容我吗?回首自看影子,内心却充满疑惑。
在残月下徘徊,想要坠落却又不知如何支撑自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生平多为游历,作品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他的诗风清新优雅,常以细腻的笔触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创作背景: 《南山有孤树》创作于作者游历南山时,感受到自然的孤寂与内心的彷徨,表达了个人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环境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诗以“南山有孤树”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凄凉的氛围。孤树的形象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孤独的象征。寒乌在夜间绕树而飞,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
接着,诗人通过“惊秋啼眇眇”的描写,传达出秋天的萧瑟与不安,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风挠树枝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这一孤寂的感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与生命的气息。
在“托身未得所,振羽将逝兹”的句子中,诗人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明白自己尚未找到理想的栖息之地,内心的挣扎愈加显著。他想要高飞,却又不得不面对霜露的侵袭与低飞的无奈。诗的最后几句,诗人自问天地是否包容自己,反映出作者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与迷茫。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深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孤独而又渴望自由的心境,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孤树与寒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归属的渴望,探讨了自由与存在的意义,展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寒乌”象征什么?
诗人对“振羽将逝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顾影空自疑”表明诗人内心的状态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林景熙的《南山有孤树》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归属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林景熙则通过孤树与寒乌的意象,展现了内心的彷徨与对自由的渴望。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