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9:47
题沈凡民兰亭卷子 其二
作者: 袁枚
浮生难挹鲁灵光,风义羊求事渺茫。
两晋书亡王内史,六朝人剩沈东阳。
金仙次第辞西汉,宫女凭谁说上皇。
惆怅钟期来海畔,断琴弹落一天霜。
浮生难以捕捉鲁迅的灵光,风义与羊的追求变得渺茫无际。
两晋时期的书籍已经亡失王内史的事迹,六朝遗民中剩下沈东阳。
金仙们一个个辞别了西汉,宫女们又有谁能诉说上皇的情事?
惆怅中,钟期来到海边,断弦的琴声落下了一整天的霜。
作者介绍
袁枚(1716年-1797年),字子才,号子华,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和茶学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在诗歌和散文领域有极高的成就。
创作背景
《题沈凡民兰亭卷子 其二》创作于清代,借助兰亭的意象表达对古代文人雅士的追思与惆怅,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袁枚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感慨。开篇“浮生难挹鲁灵光”,表明了生命短暂,难以把握灵光一现的真理,显示出一种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无奈。接下来的“风义羊求事渺茫”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在历史长河中寻找理想抱负的渺小与无力。
接着,诗人提到“两晋书亡王内史”,通过王导的失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而“六朝人剩沈东阳”则指出,虽然历史人物的事迹可以流传,但真正能留下的不过是一些文化的影子。进入后两联,诗人描绘了金仙们的离去与宫女的无奈,抒发了对历史人物与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惆怅。
最后以“惆怅钟期来海畔,断琴弹落一天霜”收尾,钟期的再现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便是再美的音乐与情感,也难逃时光的流逝,最终只留下孤独的琴声与无尽的惆怅。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文化的回顾,表达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惆怅与无奈,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短暂与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浮生”主要指什么?
A. 繁华的生活
B. 短暂的生命
C. 美好的回忆
“两晋书亡王内史”中的“王内史”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王羲之
B. 王导
C. 王安石
诗中“惆怅钟期来海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失落与惆怅
C. 疲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