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1:21
山下孤城月上迟,相留一醉本无期。明年此夕游何处,纵有清光知对谁。
在山下的孤城,月亮慢慢升起,我们相聚在此,饮酒作乐本无期限。明年这天晚上,我将游览何处?即使月光依旧明亮,又能对着谁呢?
这首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月”和“醉”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情趣。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70年-840年),字惟明,号元白,唐代诗人,曾任官职,诗风清新雅致,擅长描写自然和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月夜,作者与友人相聚,借酒抒怀,表达对友情的珍惜及对未来的思考。
《对月答袁明府》是一首表达友情与人生感悟的诗。诗人在孤城之下,月光洒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第一句“山下孤城月上迟”描绘了夜色渐深,孤独的意境,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相留一醉本无期”一方面表达了对当下欢聚时光的珍惜,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最后两句“明年此夕游何处,纵有清光知对谁”,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思索。
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月亮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象征着友谊的光辉和人生的无常。诗人在享受当下的同时,也对未来的相聚感到无奈,体现了唐诗中常见的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友谊与人生的无常展开,强调珍惜当下的友情,并对未来的不可知感到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山下孤城”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明年此夕游何处”表现了对____的思考。
判断题: 诗中“纵有清光知对谁”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