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8:29
马明生遇王婉罗
作者: 李翔 〔唐代〕
彻骨金疮分已休,
谢神妃护到灵丘。
供承洞府知何地,
洒扫云房不记秋。
金锁玉函虽照耀,
宝书真篆敢窥求。
龙胎未肯传初学,
又逐安期万里游。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身体的痛苦终于缓解了,感谢神妃的庇护使我来到灵丘。为此我供奉和承接洞府的神灵,却不知道它们究竟在哪里;在云房中打扫的工作,使我忘记了秋天的到来。虽然金锁玉函光辉灿烂,但我又怎敢窥视那些真正的宝书呢?龙胎尚未传授初学之道,我又去追逐安期的长途游历。
作者介绍:李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体现出对道教文化的热爱与追求,风格多样,常常结合个人情感与宇宙哲理。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可能在经历了一段痛苦和挣扎后,感受到神灵的庇护和对道教修行的向往,借此表达对灵性与修道的渴望。
《马明生遇王婉罗》是一首充满道教思想的诗作,诗中通过对个人痛苦的描绘与对神灵庇护的感激,展现了诗人对灵性追求的执着与向往。开头的“彻骨金疮分已休”,直接交代了诗人的痛苦经历,接着以“谢神妃护到灵丘”表达了对神灵保佑的感恩,显示出诗人与宇宙力量的联系。
诗中所提到的“供承洞府”与“洒扫云房”,描绘了道教修行者日常的虔诚与勤勉,表现出一种对清净与真理的追求。而“金锁玉函虽照耀,宝书真篆敢窥求”一句,更是将人对知识与真理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又因自身的卑微而感到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最后两句“龙胎未肯传初学,又逐安期万里游”,既是对自身修行进展的反思,也是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表达了诗人渴望突破自我的决心与不懈追寻。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内心挣扎,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对道教修行和精神追求的重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痛苦的反思、对神灵的感激以及对修道与知识的渴望,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锁玉函”象征什么?
“龙胎”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诗人感激谁的庇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该诗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灵性的向往,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壮丽,而《马明生遇王婉罗》则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哲思,反映出两位诗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