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8:55
送族甥游学临安
作者:李弥逊〔宋代〕
薰风未放槐花黄,
举子技痒撩枯肠。
短衾不眠中夜起,
鸡鸣刷羽摩参商。
山行未尽趁落日,
夜榜欲去惊鸣榔。
男儿胸中小天下,
大笑鉴室分馀光。
君今怀璧自荐达,
笔端娓娓陈虞唐。
朝时三面网英俊,
平地一日看腾骧。
青钱淡墨何足慕,
阔步真入鸳雏行。
归悬金印大如斗,
里官负弩驱旗枪。
向来弦歌久未效,
即遣土气俱轩昂。
吾衰不能效荦确,
尚能杖履携壶浆。
薰风尚未吹散槐花的黄影,
才子们心中渴望,难以忍耐。
夜深人静,我的短被子下难以入眠,
鸡鸣声中,羽毛摩挲着星辰。
山行未尽,趁着落日余晖,
夜航的船只惊起了鸣榔的声音。
男儿心中虽有小小的天下,
却大笑着在鉴室中分光辉。
你如今怀有美玉,自荐名声,
笔端娓娓道出唐虞的盛况。
早晨时,三面网罗英俊,
平地一日间,看见腾飞的骏马。
青钱淡墨,何足为怀,
阔步真正步入鸳雏的行列。
归来时,金印大如斗,
里官背负弩箭,驱赶旗枪。
向来弦歌已久未声,
如今却让土气尽去,神采飞扬。
我虽衰老无法再效仿,
尚能拄杖携壶,畅游四方。
李弥逊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描绘人生哲理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此诗写于李弥逊送其族弟前往临安游学之际,表达了对年轻人求学的期望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年华渐逝的感慨。
《送族甥游学临安》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作者对年轻人的鼓励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的节奏感强烈,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如“薰风”、“槐花”、“山行未尽”等,描绘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夏日场景。诗中反复提及的“怀璧”、“青钱”等意象,象征着年轻人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与希望。
此外,诗中还有对男性气概的赞美,表达了对年轻男子的期许。他们被期待在事业上能够如同“腾骧”的骏马,飞速发展,展翅高飞。作者以“君今怀璧自荐达”表达对族弟才华的认可,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成就的美好祝愿。
最后,诗的尾声回归到个人的反思,虽年华已逝,但仍能以拄杖携壶的姿态活跃在生活中,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年轻人的激励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情感厚重而富有哲思。
整首诗歌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年轻人求学的期望与祝福,同时流露出对自身衰老的感慨,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年轻人求学的期待?
A. 君今怀璧自荐达
B. 吾衰不能效荦确
C. 男儿胸中小天下
D. 朝时三面网英俊
“鸣榔”在诗中指代什么?
A. 鸡鸣声
B. 船只的鸣笛声
C. 山间的回声
D. 笔声
诗中提到的“青钱淡墨”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文化
C. 名声
D. 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