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孔翠篇》

时间: 2025-04-27 09:42:23

诗句

孔翠耀其羽,乃为俗所珍。

神龙处九渊,潜跃固有因。

小人役琐屑,君子扬其芬。

遐哉颜闵烈,千秋洒灵芬。

出事金玉昆,入奉堂上亲。

恩义苟不亏,岂必馔芳薰。

爰骋六艺圃,载泳诗书津。

何当继乔木,振佩蹑高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2:23

原文展示

孔翠耀其羽,乃为俗所珍。
神龙处九渊,潜跃固有因。
小人役琐屑,君子扬其芬。
遐哉颜闵烈,千秋洒灵芬。
出事金玉昆,入奉堂上亲。
恩义苟不亏,岂必馔芳薰。
爰骋六艺圃,载泳诗书津。
何当继乔木,振佩蹑高云。

白话文翻译

孔雀的羽毛闪耀光彩,却被世俗所珍视。
神龙栖息在深渊,潜伏跃动自有原因。
小人忙于琐事,君子则扬名声之芬芳。
遥远的颜闵烈,千秋之后洒下灵气芬芳。
出事像金玉般的昆虫,入殿则受到亲近的礼遇。
恩义若不亏欠,何必依赖美味佳肴?
我在六艺的园中游历,沉浸于诗书的长河。
何时能够继承高大的乔木,佩戴美玉踏云而行?

注释

  • 孔翠:指孔雀,羽毛色彩鲜艳。
  • 神龙:神话中的龙,象征力量与尊贵。
  • 小人:指那些心胸狭隘、贪图小利的人。
  • 君子:指有德行的人,具有高尚品质。
  • 颜闵烈:颜回与闵子骞,强调圣贤之道。
  • 金玉昆:可能指贵重的事物,象征繁华富贵。
  • 六艺:古代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人生哲理,富有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孔翠篇》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文人忧国忧民。李梦阳通过孔雀象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小人与君子、世俗与高尚之间的思考。

诗歌鉴赏

《孔翠篇》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象征意义的诗。诗中以孔雀的光彩为引子,表现了世俗对美的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冲突。开头通过对孔雀羽毛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但同时也指出这种美被世俗所珍视,反映出人们对外在光鲜的追求。接着,诗人引入神龙的意象,象征高尚的品质与内在的力量,强调潜在的价值与真实的存在。

“小人役琐屑,君子扬其芬”则对比了小人与君子的差异,指出小人忙于琐事,而真正的君子则在于其德行与名声的传播。此句显示出诗人对人性和社会道德的深思。

诗中提到的“千秋洒灵芬”,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追求。此外,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承继高尚的理想与文化,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孔翠耀其羽:孔雀的羽毛闪闪发光,象征独特与美丽。
  2. 乃为俗所珍:美丽的孔雀却被世俗所珍视,暗指对外在之美的追求。
  3. 神龙处九渊:神龙栖息于深渊,象征内在的潜力。
  4. 潜跃固有因:潜伏和跃动是有原因的,暗示内在的力量和智慧。
  5. 小人役琐屑:小人沉迷于琐事,反映出心胸狭隘。
  6. 君子扬其芬:君子则在于传播自身的美德。
  7. 遐哉颜闵烈:遥远的贤人,强调传统伦理。
  8. 千秋洒灵芬:千秋之后,贤人的精神依然存在。
  9. 出事金玉昆:形容繁荣的景象。
  10. 入奉堂上亲:在殿堂中受到尊重与亲近。
  11. 恩义苟不亏:若不亏欠恩义,何必依赖外物。
  12. 爰骋六艺圃:在文化的园地中游历,强调文化的丰富。
  13. 载泳诗书津:沉浸于诗书之中,体现文化的深厚。
  14. 何当继乔木:何时能够承继高尚的理想。
  15. 振佩蹑高云:象征着追求理想与崇高的目标。

修辞手法

  • 比喻:孔翠与君子的对比,强调内外在的差异。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孔雀象征美,神龙象征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脱现实的精神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孔翠:象征外在美与世俗。
  • 神龙:象征内在力量与尊贵。
  • 小人:代表心胸狭隘与功利主义。
  • 君子:象征高尚理想与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孔翠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内在力量
    B. 外在美
    C. 文化传承
    D. 人生哲理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神龙处九渊”,意在强调____

  3. 判断题:诗中小人和君子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思考。 (对/错)

答案

  1. B
  2. 内在的潜力与力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壮志与理想。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反映对家乡的思念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李梦阳《孔翠篇》:两者均表现人生哲理,但李白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梦阳更注重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梦阳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浙西张帅十首 赠别罗舜举 和春睡 挽龚宣教世基 和汤无邪 送黄尉解官因简黄德亨 挽王倅 上浙西张帅十首 和前韵 沁园春(和苏宣教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鳥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以理服人 笑加加 折节读书 软脚筵 资深望重 荡魂摄魄 糸字旁的字 匸字旁的字 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贵贱无常 包含低的词语有哪些 琐陋 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赘脚 風字旁的字 飞将奇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