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倪云林画赠因师》

时间: 2025-04-23 19:08:00

诗句

含晖峰下路,树石尽垂藤。

欲认莓苔迹,相寻行道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08:00

原文展示:

含晖峰下路,树石尽垂藤。
欲认莓苔迹,相寻行道僧。

白话文翻译:

在含晖峰下的小路上,树木和岩石上都垂挂着藤蔓。
我想要寻找莓苔的踪迹,便去寻问那走过这条路的僧人。

注释:

  • 含晖峰:峰名,意指阳光照射下的山峰,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树石尽垂藤:树木和石头上都长满了垂下的藤蔓,描绘了自然的生机。
  • 莓苔:是一种生长在潮湿地方的苔藓,常用于修辞中表现幽静之地。
  • 行道僧:走在路上的僧人,指代那些在山中行走的修行者。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明确的典故引用,但“行道僧”可引申为道教或佛教的修行者,象征着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人称高字),明代诗人,工于诗词,擅长写景抒情,风格简洁清新,富有自然气息。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高启的隐居生活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修行生活的思考。诗中描绘的山水景象和僧人的存在,反映了他渴望与世隔绝、追求内心平静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含晖峰下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描写山间的树木、岩石与藤蔓,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这片自然之中。接着,诗人表达了想要寻找莓苔的意愿,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探求,更是一种对内心深处宁静的渴望。通过询问行道僧,诗人表现出对智慧的追求和对生活道路的探索。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含晖峰下路:描述诗人所处的环境,具有宁静而深邃的特质。
  2. 树石尽垂藤: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展现出山间的生机与活力。
  3. 欲认莓苔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的渴望。
  4. 相寻行道僧:通过寻问僧人,象征着寻找智慧与内心平静的过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心灵的寄托,营造出一种清新幽静的气氛。
  • 对仗:如“树石尽垂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向往自然与智慧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含晖峰:象征温暖、光明与希望。
  • 树石:代表自然的坚韧与生机。
  • :象征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柔韧。
  • 行道僧:代表追求精神世界的智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行道僧”指的是什么? a) 走路的人
    b) 修行者
    c) 学者

  2. 诗中“欲认莓苔迹”中的“莓苔”主要代表什么? a) 美丽的花
    b) 自然的生机
    c) 幽静的环境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财富
    b) 自然与智慧
    c) 权力

答案:

  1. b) 修行者
  2. c) 幽静的环境
  3. b) 自然与智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高启的《题倪云林画赠因师》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高启更侧重于内心的探索,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物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高启的这首诗!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鹧鸪天 泸县满街燃灯唱戏,仲虎谓是庆祝土地生日,他县所无,词以纪之。 鹧鸪天 其十八 鹧鸪天 其一 一九五二年冬至日和正刚 鹧鸪天 行北塔区,书所见 鹧鸪天 鹧鸪天二十二首 其六 鹧鸪天·题许潜庵曲会册子 鹧鸪天 鹧鸪天 秋燕 鹧鸪天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寸字旁的字 情巧 龝字旁的字 矫捷 蹑影追风 彰彰在目 国家大计 仗马寒蝉 敌开头的成语 亢音高唱 星轩 提手旁的字 速溶饮料 亠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鱼惊鸟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