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4:16
春日怀江上(二首)
薪蒲正绿乳凫鸣,水没渔梁宿雨晴。
看近清明沉种日,野人何事不归耕。
春天的日子里,岸边的蒲草正绿,乳白色的野鸭在鸣叫;雨后晴天,水面淹没了渔梁。
眼看着清明节快到了,适合下种的日子,乡下人却为何不回去耕田呢?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是祭扫祖先的日子,也是农忙时节,诗中提及这一节气,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和农事的紧迫。
高启(公元1336年-公元1374年),明代初期的诗人,与他同时的有于谦等人。高启以诗歌和散文闻名,尤其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受到赞誉。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思考。
《春日怀江上》写于高启的晚年,正值明初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表达对故乡和农民生活的关怀,同时也反映出农事的急迫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春日怀江上》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薪蒲正绿乳凫鸣”一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绿草如茵,野鸭在水边欢快地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田园景象。接下来的“水没渔梁宿雨晴”则通过雨后晴天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变幻无常,以及农业生产环境的湿润和适宜。
而“看近清明沉种日,野人何事不归耕”一句,诗人用清明节的到来来引出对农民的思考,质疑乡下人在这个重要的农时为何不回去耕作,反映出对乡村生活的忧虑与期盼,表现出诗人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深厚的乡土情怀和对农民的关心,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农民的生活,传达出对乡村生活的思考和对农田耕作的期盼。
诗中提到的“薪蒲”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蒲草
C. 柳树
诗人对“野人”的提问反映了什么?
A. 对农民的无情
B. 对农民生活的关心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水没渔梁”表现出什么样的天气变化?
A. 阴雨连绵
B. 雨后晴天
C. 暴风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