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3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38:10
原文展示:
次韵李仲永携诗相别 王炎 〔宋代〕
李侯人物极清真,气似灵犀可辟尘。 平日论心思益友,而今刮眼见诗人。 有民堕在蒹葭境,为政恐无桃李春。 抚字要须宽猛济,诵公佳句合书绅。
白话文翻译:
李侯你的人物极其清真,气质如同灵犀可以辟除尘埃。 平日里我们讨论心思,寻找益友,而今我刮目相看,见到了真正的诗人。 有民众陷落在蒹葭般的困境中,执政者恐怕难以带来桃李般的春天。 治理民众要宽严相济,诵读你的佳句,我应当铭记在心。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重视友情,对诗歌有深厚的感情。这首诗是他在朋友李仲永携诗相别时所作,表达了对李仲永的赞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仲永携诗相别时所作,王炎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李仲永的敬佩和对友情的感慨。诗中提到了对李仲永诗歌的赞赏,以及对治理民众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李仲永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的热爱。首联以“清真”和“灵犀”形容李仲永的品格和气质,表达了对其高尚品质的敬佩。颔联通过“论心思益友”和“刮眼见诗人”的对比,突出了李仲永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颈联和尾联则转向对社会政治的思考,提出了治理民众应宽严相济的观点,并表示要将李仲永的佳句铭记在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友情和诗歌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和诗歌,通过对李仲永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的思考,提出了治理民众应宽严相济的观点。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灵犀”比喻什么? A. 心灵相通 B. 高贵的品质 C. 美丽的景色 D. 珍贵的宝物
诗中的“蒹葭境”比喻什么? A. 困境 B. 美丽的景色 C. 丰收的季节 D. 和平的环境
诗中的“桃李春”比喻什么? A. 困境 B. 美好的政治局面 C. 丰收的季节 D. 和平的环境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