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南园故址》

时间: 2025-05-01 18:21:24

诗句

古祠仍旧在东隅,一读残碑却起予。

五典旧闻从舜代,三仁终古见殷墟。

鱼须学士悲埋骨,马革忠魂痛绝裾。

空有行人知往事,暮云芳草共踌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1:24

原文展示:

古祠仍旧在东隅,一读残碑却起予。
五典旧闻从舜代,三仁终古见殷墟。
鱼须学士悲埋骨,马革忠魂痛绝裾。
空有行人知往事,暮云芳草共踌躇。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祠堂依然矗立在东边,读到那残破的碑文,不禁让我思绪万千。五部经典的传说可以追溯到舜的时代,三位仁人志士的事迹自古以来在殷墟就已被人传颂。那位鱼须学士为埋骨之地感到悲伤,马革忠魂为绝望的命运而痛苦。如今只有路过的行人知晓这些往事,黄昏的云彩与芳草共同让我感到踌躇。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祠:古老的祠堂,祭祀先贤的地方。
  • 东隅:东边的角落。
  • 残碑:破损的碑文。
  • 五典:指的是五部经典著作,可能指《尚书》、《春秋》等。
  • 舜代:指的是中国古代的舜帝时期。
  • 三仁:指的是三位仁德之人,可能指舜、禹等。
  • 殷墟:古代商朝的都城遗址,象征着历史的深远与昔日的辉煌。
  • 鱼须学士:可能是指某位学者,因其有“鱼须”之称,象征着智慧与文化。
  • 马革忠魂:指为国捐躯的忠臣,马革象征战士的精神。
  • 踌躇:犹豫不决、徘徊。

典故解析:

  • 舜代:舜帝是中国古代贤德之君,代表了理想的统治者形象。
  • 三仁:指古代仁人志士,体现了对忠诚与正义的追求。
  • 殷墟:殷商的遗址,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延祖,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著有多部诗集。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明快著称,常以历史和自然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南园故址》创作于其游历南园之际,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诗中流露出对往事的缅怀与对忠诚精神的赞美。

诗歌鉴赏:

《南园故址》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感的诗歌,通过描绘古老祠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仁德精神的钦佩。诗的开头“古祠仍旧在东隅”,以古老的祠堂为切入点,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诗人通过“残碑”的描绘,唤起了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回忆,显示出对先贤的追思与敬仰。

“鱼须学士悲埋骨,马革忠魂痛绝裾。”两句中提到的鱼须学士和马革忠魂,分别象征着智慧与忠诚,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牺牲精神的深切感慨。它们不仅是对古代智者和忠臣的敬仰,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忠诚与文化传承的重视。

最后的“空有行人知往事,暮云芳草共踌躇”,则以行人对往事的知晓,映衬出人们对历史的迷茫与踌躇。这种情感的共鸣让整首诗在缅怀与思索中达到高潮,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祠仍旧在东隅: 诗人通过古祠的存在,引出对历史的追忆。
  • 一读残碑却起予: 残碑的碑文引发了诗人的感慨。
  • 五典旧闻从舜代: 追溯历史,提到经典的传承。
  • 三仁终古见殷墟: 表达仁者的事迹流传于世。
  • 鱼须学士悲埋骨: 对古代学者命运的惋惜。
  • 马革忠魂痛绝裾: 对忠臣死去之痛的感伤。
  • 空有行人知往事: 对历史知晓者的无奈。
  • 暮云芳草共踌躇: 黄昏的景象映衬出诗人的沉思。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鱼须学士”与“马革忠魂”,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象征: 古祠和残碑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
  • 拟人: “暮云芳草共踌躇”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遗址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对先贤的敬仰,以及对忠诚与文化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对历史的追寻和对精神价值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祠: 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 残碑: 记忆与遗忘的交织。
  • 鱼须学士: 智慧与文化的代表。
  • 马革忠魂: 忠诚与牺牲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古祠仍旧在东隅”中“古祠”指的是什么?

    • A) 新建的庙宇
    • B) 过去的祭祀场所
    • C) 一座现代建筑
    • D) 一片空地
  2. “鱼须学士悲埋骨”中“鱼须”可能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智慧
    • C) 战争
    • D) 欢乐
  3. 诗中提到的“三仁”是指?

    • A) 三位历史人物
    • B) 三个忠臣
    • C) 三部经典
    • D) 三个朝代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历史的无常。

诗词对比:

  • 比较黎延祖的《南园故址》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达了对历史的思索与人事的感慨,但黎延祖更侧重于对古代贤者的怀念,而杜甫则更体现个人的悲苦与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对明代诗人及其作品的全面分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的阅读与解读方法。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阻风 阑干 访明公大德 晓日 过临淮故里 北齐二首 拥鼻 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 答友人见寄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了然可见 迁逃 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双人旁的字 终始若一 杖节把钺 眉头不展 冷嘲热讽 卜字旁的字 载歌载舞 牙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剔竖 畏垒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