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4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42:40
《留题修觉山绝胜亭》 ——王之望(宋代)
古寺幽岩万木稠,
蜀川一览尽西州。
依微远树低平野,
散漫清江吐乱洲。
老眼乍明疑岘首,
归心忽动忆槎头。
当年风物悲游子,
子美应同故国愁。
在幽静的古寺和茂密的山林中,我俯瞰蜀川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西州的风光一览无余。远处的树木依稀可见,低垂在平坦的田野上,清澈的江水在这里流淌,吐出一片片杂乱的洲滩。我的老眼乍然明亮,似乎看到了岘山的山顶,心中突然涌起归乡的情感,想起了当年漂泊在外的日子。那时的风景让我感到悲伤,游子游离他乡,想必李白也与我同感故国的愁苦。
王之望,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作品常以自然景色和抒发游子情怀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与山水相结合,表达内心的感受。
此诗写于修觉山绝胜亭,作者在此处坐观山水,感受到的自然美景与内心的孤独、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反映了宋代游子在外漂泊的境况。
《留题修觉山绝胜亭》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开篇以“古寺幽岩万木稠”引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令人感到心灵的宁静和放松。而“蜀川一览尽西州”则通过壮丽的山川景色引发了诗人的思绪,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
接下来的描写“依微远树低平野,散漫清江吐乱洲”将诗人的视野从高处逐渐转向远方的平原和江流,表现出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尤其是对清江流淌的描绘,给人一种生动而自由的感觉。
“老眼乍明疑岘首,归心忽动忆槎头”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景的欣赏,也有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当年风物悲游子,子美应同故国愁”将诗歌推向高潮,表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愁苦,李白的“子美”即指李白,诗人以此呼应,表明自己与古人同感的情怀。
整首诗运用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故土的眷恋,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山水游子图。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旅途的艰辛。
本诗的作者是谁?
“古寺幽岩万木稠”中的“幽”字意为?
“当年风物悲游子”中的“游子”指的是?
《静夜思》与本诗在思乡主题上有相似之处,李白在月光下思念家乡的情感与王之望在山水间的游子情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偏向个人情感的细腻,后者则结合自然景色来表达游子的共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