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4:00
黥面奴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黥面奴,花作骨,锦作肠,行年十四善文章。君臣赋诗及妃后,黥奴代诗毫捷走。狎臣夺爵知几筹?黥奴兼才夸八斗。桑阴既引武家郎,小崔更入中书堂。春宫节愍痛至骨,一剑肯贷临淄王?呜呼,巨神秤,称天下,黥奴手,那可把?谁向朱屠借铁锤,锤杀司衡巨神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叫“黥面奴”的少年,他的面孔被刺青,骨头如花,肠子如锦,年仅十四却已精通文才。君臣们作诗时,他代他们写作,笔力迅捷。为了争夺爵位,权臣们互相算计,而黥面奴却以八斗的才华自夸。桑树的阴影下,他引进武家子弟,而小崔也顺利进入中书堂。春宫的节日让他感到深深的痛苦,他是否愿意为临淄王献剑?哎,巨神的秤称量着天下,黥面奴的手,这如何能承受?谁去向朱屠借铁锤,来杀死那司衡的巨神?
作者介绍:杨维桢(1296年-1370年),元代文学家,擅长诗词,作品多以讽刺时政、描绘社会风貌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时局动荡,政治腐败,权臣把持朝政,诗人通过“黥面奴”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现状的不满。
《黥面奴》是一首通过象征和隐喻揭示社会现象的诗作。作者以“黥面奴”为主角,展现了一个聪慧而又无奈的青年形象。诗中提到的“君臣赋诗”以及权臣之间的争夺,反映了当时政治的混乱和腐化。在这个背景下,黥面奴的才华虽被认可,但他的命运却与这些权力游戏无关,突显出他作为一个局外人的无奈与悲哀。
此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如“花作骨,锦作肠”,将黥面奴的外在装饰与内心的困境进行了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与丑陋、表象与实质的深刻思考。诗的最后几句,提到了巨神秤和朱屠借铁锤,强烈的反讽意味,暗示了对于权力与公正之间深刻的思考与质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夸张、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反映了对权力游戏的无奈与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黥面奴的年纪是多少?
诗中提到的“君臣赋诗”是为了什么?
“春宫节愍痛至骨”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