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4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9:15
古铁枪,五代烈。
今铁枪,万人杰。
红蛮昨夜斩关来,
防关老将泣如孩。
铁枪手持丈二材,
铁马突出擒红魁。
磔红头,凿红骨。
誓红不同生,
灭红倒红窟。
君不见钱塘城中十万家,
十万甲兵赭如血,
一夜南风吹作雪。
古代的铁枪,曾经是五代时期的英雄武器;如今的铁枪,已成为数万英杰的象征。红蛮昨夜攻破了防关,防关的老将如同孩童般哭泣。铁枪手持着长达丈二的武器,骑在铁马上突击,抓住了红蛮的首领。砍下红蛮的头颅,凿穿红蛮的骨骼,誓言与红蛮不共生死,彻底消灭红蛮,打倒他们的巢穴。你难道没有看到钱塘城中十万户人家,十万甲兵的颜色如同鲜血,一夜之间南风吹来,白雪纷飞。
杨维桢,元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民族的关心,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李铁枪歌》创作于元代,正值国家动荡、边疆战乱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抗敌、保卫家园的强烈情感,反映了士兵的豪情壮志和对胜利的渴望。
《李铁枪歌》是一首气势磅礴的战歌,诗中通过对古今铁枪的对比,展示了士兵们的英勇和坚定。诗的开头以“古铁枪,五代烈”揭示了历史的传承,接着转入当下的战斗情景,展现出一种对敌人无畏的决心。红蛮的来袭,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防关老将的泪水则表现了战斗的悲壮与无奈。
接下来的描述,诗人用生动的动作描绘了士兵们的英勇,手持丈二铁枪,骑在铁马上,奋勇杀敌。诗中“磔红头,凿红骨”不仅是对敌人无情的打击,也体现了保护家园的决心。最后以“君不见钱塘城中十万家,十万甲兵赭如血”带出战争的残酷,十万甲兵如血的景象让人心痛,南风吹雪则营造出一种惊心动魄的画面。
整首诗气势雄浑,情感激荡,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激励,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表现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英雄气概的赞美,突显了士兵在保家卫国时的无畏和决心。诗中无不流露出对家园的热爱和对敌人的愤恨,展现了壮志未酬的心情。
选择题:李铁枪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维桢
C. 杜甫
D. 苏轼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红蛮”代表的是____。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赞美。 (对 /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