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5:31
云开远见云台路,楼阁天边恰峙雄。
石拱金坛疑伏虎,涧翻银汉有吟龙。
云间寒殿依僧定,风度疏松散午钟。
不尽禅房终夜梦,披衣又觉月华东。
远处的云层散开,云台的道路清晰可见,
楼阁矗立在天边,显得雄伟而壮观。
石拱桥下金坛,仿佛有伏虎潜伏,
山涧的水流翻腾,宛如在吟唱的龙。
云间的寒殿里,僧人安静地坐着,
微风拂动松树,午后的钟声悠然响起。
禅房里的梦无尽无休,
醒来时却发现月光已洒在东边。
方肯堂,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和禅宗的深刻理解,风格典雅,富有哲理。
本诗创作于宁静的禅寺环境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禅理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云台庵》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云台庵的自然风光与宁静气氛。开篇“云开远见云台路”,以云的散开象征着视野的开阔,暗示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宁静。接着,诗人以“楼阁天边恰峙雄”描绘出壮丽的楼阁,营造出一种宏伟的氛围,既有自然的雄浑,也有建筑的壮观。
中间的“石拱金坛疑伏虎,涧翻银汉有吟龙”,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物与神秘的意象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尤其是“涧翻银汉”,将山涧与银河联系在一起,形象地表现出自然的动态美与神秘感。
后半部分描写僧人修行的生活,“云间寒殿依僧定”,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诗人通过“散午钟”的描写,传达出午后宁静的时光,钟声回荡在空中,带来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安详。最后以“不尽禅房终夜梦”作结,表现了诗人对禅意的追求与思索,既有梦境的朦胧,又有现实的清醒,体现出人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整首诗意境深远,蕴含着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世界的深刻洞察。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禅意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心灵的宁静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中“云开远见云台路”表达了什么意境?
“涧翻银汉”中的“银汉”指的是什么?
“不尽禅房终夜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比较方肯堂的《云台庵》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但《云台庵》更侧重于禅意的表现,而《鹿柴》则更强调山水的宁静与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