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1:47
原文展示:
戊申年七夕五绝 其三 杨亿 〔宋代〕 兰夜沈沈鹄漏移,羽车云幄有佳期。 应将机上回文缕,分作人间乞巧丝。
白话文翻译:
在深沉的兰夜,鹄鸟的漏声缓缓移动, 羽车和云幄中,有着美好的相会时刻。 应该将织机上的回文丝线, 分给人间,让人们乞求巧妙的技艺。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北宋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著称,尤擅长五言诗。此诗作于戊申年(1008年),正值七夕节,诗人通过描绘七夕的神话传说,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巧艺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杨亿在七夕节所作的五绝之一,通过描绘七夕的传统习俗和神话故事,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七夕的传统习俗和神话故事,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巧艺的赞美。诗中“兰夜沈沈鹄漏移”描绘了七夕之夜的宁静与深沉,而“羽车云幄有佳期”则暗示了织女和牛郎的相会。后两句“应将机上回文缕,分作人间乞巧丝”则巧妙地将神话与现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人间巧艺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七夕的传统习俗和神话故事,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巧艺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七夕的宁静夜晚和神话传说,展现了人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巧艺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兰夜”指的是什么? A. 七夕之夜 B. 元宵之夜 C. 中秋之夜 答案:A
“回文缕”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织女的巧艺 B. 牛郎的勤劳 C. 人间的智慧 答案:A
诗中的“乞巧丝”指的是什么习俗? A. 七夕节女子向织女乞求巧艺 B. 元宵节猜灯谜 C. 中秋节赏月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