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浣溪沙》

时间: 2025-04-27 17:57:30

诗句

新妇滩头眉黛愁。

女儿浦口眼波秋。

惊鱼错认月沈钩。

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

斜风吹雨转船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7:30

原文展示

《浣溪沙》
新妇滩头眉黛愁。
女儿浦口眼波秋。
惊鱼错认月沈钩。
青箬笠前无限事,
绿蓑衣底一时休。
斜风吹雨转船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新婚的妇女在滩头,眉头紧锁,愁苦满面。
女儿在浦口,眼里流露着秋天的忧伤。
惊动了鱼儿,它们误将沈钩当作月亮。
青色的箬笠下,似乎有许多说不完的事情,
而在绿蓑衣的庇护下,暂时可以休息。
斜风夹着细雨,把小船的方向吹转。


注释

字词注释:

  • 新妇:新婚的妇女。
  • 滩头:河滩的边缘。
  • 眉黛愁:眉头紧锁,显示愁苦的神情。
  • 女儿浦口:女子所处的水边。
  • 眼波秋:眼神中流露出秋天的情绪,表现忧伤。
  • 惊鱼:鱼儿受到惊吓。
  • 沈钩:钓鱼用的沉重钩子,诗中暗指月亮,形成错觉。
  • 青箬笠:青色的竹笠,渔夫所戴的斗笠。
  • 绿蓑衣:渔夫穿的绿蓑衣,象征着渔家生活。
  • 斜风吹雨:风向和雨的角度,形成特定的天气景象。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渔家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自然与人生活的和谐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渔业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领军人物,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黄庭坚的诗歌多描绘田园生活,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浣溪沙》写于黄庭坚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蕴含着对新婚生活的感慨,展现了渔夫生活的宁静与朴实,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情感和状态。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情感细腻、意象丰富的词作,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诗歌风格。全诗通过描绘滩头新妇和女儿的情景,展现了人生的多重感受。开头两句“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表现出新妇的愁苦和女儿的忧伤,令人感受到生活中的不易与无奈。

第三句“惊鱼错认月沈钩。”则用惊鱼的意象,寓意着人们在生活中常常误解、错失良机,显示出一种人生的悲哀。接下来的“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则展现了渔夫的生活状态,虽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但在绿蓑衣的庇护下,也有短暂的休息和宁静。这种生活的矛盾与和谐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最后一句“斜风吹雨转船头。”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活动结合,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诗意的生活。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反映了黄庭坚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妇滩头眉黛愁:新婚的女子在滩头,眉头紧锁,表现出她的忧愁。
  2. 女儿浦口眼波秋:女儿在浦口,眼中流露出秋天的忧伤,暗示了生活的艰辛。
  3. 惊鱼错认月沈钩:鱼儿被惊动,误将钩子当作月亮,反映出生活中的误解与错失。
  4. 青箬笠前无限事:青色的竹笠下,有着许多未尽之言,显示出生活的复杂性。
  5. 绿蓑衣底一时休:在绿蓑衣的庇护下,暂时可以放松,体现出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6. 斜风吹雨转船头:风雨交加,船头的方向也随之改变,象征着生活的不确定性。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月沈钩”比喻生活的误解,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开头两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鱼儿被惊动,赋予生命,使场景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生活的细节,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无奈,同时又流露出对平凡生活的珍视,传达了一种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切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妇: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与情感的复杂。
  • 女儿:代表年轻人的忧愁与困惑。
  • 青箬笠:象征渔夫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绿蓑衣:象征着对生活的保护与安慰。
  • 斜风雨:象征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新妇”指的是谁?
    A. 新婚的女子
    B. 老人的妻子
    C. 渔夫的母亲

  2. “惊鱼错认月沈钩”中“沈钩”的意思是?
    A. 钓鱼的工具
    B. 月亮的倒影
    C. 鱼的误解

  3. 诗中“青箬笠”代表什么?
    A. 渔夫的生活
    B. 秋天的景象
    C. 新婚的快乐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浣溪沙》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浣溪沙》与苏轼的同名词作在风格上存在差异,黄庭坚的作品更注重生活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而苏轼则在其中融入了更多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两者都展现了宋代诗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醉花阴 醉花阴·移牡丹 醉花阴 醉花阴 醉花阴 石泉县宿十二岭 醉花阴 唐六如妒花觅句图 醉花阴 雨夜 醉花阴 九日饮豫章城楼,和李清照重阳韵 醉花阴 染指甲 醉花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同字框的字 禾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运斧般门 拾掇无遗 义愤填膺 警问 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簧两舌 霜寒 风云不测 左说右说 包含思的词语有哪些 鼓字旁的字 论演 包含恬的成语 字纸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