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韩仲止》

时间: 2025-04-23 07:10:49

诗句

昨仕京华豪未减,脱鞾不问贵游嗔。

诗家争欲推盟主,丞相差教作散人。

闭户自为千载计,入山又忍十年贫。

几思投劾从公去,背笈肩琴涧水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10:49

原文展示:

寄韩仲止
作者: 刘克庄

昨仕京华豪未减,
脱鞾不问贵游嗔。
诗家争欲推盟主,
丞相差教作散人。
闭户自为千载计,
入山又忍十年贫。
几思投劾从公去,
背笈肩琴涧水滨。


白话文翻译:

我昨日在京城的官场中,依然豪情未减,
我卸下马鞭却不再问那些贵族的冷嘲热讽。
诗人们争相想要推举我为盟主,
但丞相却不同意,教我做个闲散人。
我闭门自谋千年之计,
即使入山也忍受十年贫困。
我几乎想到辞官归隐,跟随公子一起去,
背着书卷,肩上扛着琴,流连于涧水边。


注释:

  • :指昨天,表示时间的回忆。
  • :当官,做官。
  • 京华:指京城,这里特指当时的汴京。
  • :马鞭。
  • 贵游:指高贵的人士,游玩之人,含讽刺之意。
  • :生气,指责。
  • 盟主:在诗人群体中被推举的领袖。
  • 丞相:古代官职,负责辅佐君主。
  • 散人:指无所事事的人,闲散之人。
  • 闭户:关闭房门,表示闭门思过。
  • :忍耐,忍受。
  • :弹劾,指对官员的指责或控告。
  • 涧水滨:溪水边,指隐居的环境。

典故解析:

  • 丞相:古代中国的宰相,地位极高,负责国家大事,通常是权力的象征。
  • 投劾:指向上级提出控诉或指责,这在古代政治斗争中较为常见,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与反思。
  • 千载计:意指长远的规划,体现诗人对未来的深思熟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天柱,生于宋代。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清新而见称,常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刘克庄的诗歌继承了唐诗的雄浑与宋诗的婉约,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寄韩仲止》写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官场,内心对权力与理想的矛盾感到无奈。此诗寄托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的厌倦。


诗歌鉴赏:

《寄韩仲止》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京华仕途的回忆,表达了对权力生活的无奈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便提到“昨仕京华豪未减”,可见诗人对自己过去辉煌官场生涯的自信与怀念。然而,随后的“脱鞾不问贵游嗔”,则透露出他对贵族虚荣、冷嘲的无所谓。诗中“诗家争欲推盟主,丞相差教作散人”更是对当时诗坛与官场的深刻反思,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地位的挣扎与不满。

接下来的“闭户自为千载计,入山又忍十年贫”,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深思与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诗人渴望逃离官场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然而,“几思投劾从公去,背笈肩琴涧水滨”则流露出他对放弃官职,追求自由生活的犹豫与渴望。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意蕴深远,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尽管身处繁华,却心向山水,显示出对自然与自由的渴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仕京华豪未减:回忆过去的官场生活,仍感豪情不减。
  • 脱鞾不问贵游嗔:放弃官职,选择不理会外界的嘲讽。
  • 诗家争欲推盟主:众多诗人希望推举其为领袖。
  • 丞相差教作散人:丞相却不同意,想让他做个闲散人。
  • 闭户自为千载计:闭门思考,谋划长远之计。
  • 入山又忍十年贫:即使隐居山中,也要忍受贫困的生活。
  • 几思投劾从公去:思考是否辞官追随公子隐退。
  • 背笈肩琴涧水滨:背上书卷,扛着琴,享受溪水边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闭户自为千载计,入山又忍十年贫”,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己的生活比作“十年贫”,形象地表达了隐居生活的艰辛。
  • 排比:在“背笈肩琴涧水滨”中,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意象的丰富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权力生活的反思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邃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华:象征繁华的官场与权力的中心。
  • :代表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 诗家:代表文学与理想追求的群体。
  • 丞相:象征权力与束缚。
  • 山水:象征自由与自然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的《寄韩仲止》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权力的追求
    •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朋友的思念
    • D. 对诗歌的热爱
  2. 诗中“脱鞾不问贵游嗔”中的“脱鞾”指的是?

    • A. 不再参加宴会
    • B. 辞去官职
    • C. 放下马鞭
    • D. 不理会贵族
  3.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 A. 渴望逃避
    • B. 不屑一顾
    • C. 矛盾纠结
    • D. 坚决选择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王维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与刘克庄的《寄韩仲止》在主题上都追求自然与宁静,王维更侧重于自然之美的描绘,而刘克庄则强调了隐逸生活的内心挣扎与对官场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精选》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胡文定公碧泉书堂 所思亭海棠初折赠两使者将以小诗 和杨教授 寄赵漕 送甘可大 吕善化秩满而归两诗赠行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二十二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 其一 尚絅堂 送刘枢密留守建康 和陈择之春日四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笑弥弥 厄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况古 吹糠见米 毛字旁的字 神册 收园结果 人定胜天 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左文右武 不言而喻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地客 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丶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