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7:09
细雨斜风,却又早重阳时节。登高去小楼凝望,楚天空阔。秋水伊人家万里,白云亲舍山重叠。是谁啼红泪溅霜林,枫如血。填不满,穷愁穴。补不尽,离愁缺。溯庭阶胜事,依然陈迹。黄菊有花羞插鬓,素心欲转怜匪石。有孤鸿和月伴卿卿,成三绝。
细雨伴随着斜风,正是重阳的时节。我登上小楼向远处眺望,楚地的天空显得格外宽阔。秋水流淌,思念的伊人家在万里之外,白云轻轻环绕着重叠的山峦。是谁在霜林中啼哭,泪水溅落如红枫,鲜红如血。心中的愁苦无法填满,愁苦的洞穴似乎无底;思念的苦痛也无法补全,心中永远有缺失。回想当年的美好,如今已然成为了往事。黄菊花开,羞于插在鬓边,素心依旧想要怜悯那无情的石头。孤鸿伴随着明月,与你共成三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顾贞立,清代诗人,字景山,号漫山,江苏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通过登高的动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及感情的细腻。
本诗以重阳节为背景,细雨斜风的描写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在秋季的孤独与愁苦。诗人登高远眺,眼前的广阔天空与秋水,象征着诗人的思绪与情感的无限延展。通过对“伊人”的牵挂,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思念的深切。
“是谁啼红泪溅霜林,枫如血”一句,运用鲜明的视觉意象,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流露出诗人的内心悲伤。接着,诗人直面内心的愁苦,反复强调无尽的忧伤与留恋,展现出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最后,诗人通过“黄菊有花羞插鬓”与“孤鸿和月”的意象,揭示了对美好回忆的难以忘怀与对现实孤独的接受,形成了情感的高潮与升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示了深刻的人生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对过往美好的追忆,以及对孤独与愁苦的无奈接受,展现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重阳节通常是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诗中“枫如血”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黄菊”有何象征意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