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4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45:33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四 清明
作者: 董以宁
父在斯耶,应听我孤儿泣告。
自父去年年寒食,凄凉墓道。
一盏香羹新妇做,调和费尽慈亲教。
更声声含泪问黄泉,儿谁靠。
存亡事,伤怀抱。
婚嫁事,催衰老。
积劬劳悲痛,父魂应晓。
后死漫言多十载,几曾生受孤儿孝。
却堪怜薤草迓铭旌,行将到。
这首诗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悲痛。诗人向已故的父亲倾诉,恳求他听到孤儿的哭诉。从去年寒食节以来,父亲的墓道冷清凄凉。新婚妻子为我准备了一盏香羹,然而调和的过程却让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心中满是辛酸。更是声声含泪向黄泉发问,儿子又该依靠谁呢?生死问题让我心中满是忧伤,婚嫁的事情又催促着我的衰老。经过辛勤劳动的痛苦,父亲的灵魂应该明白。即使在我死后,漫长的十年间,我也未曾真正得到孤儿对父亲的孝顺。如今只恨那薤草凄美,铭刻着父亲的名字,我行将到达。
作者介绍:董以宁,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感情和深刻的生活观察著称,常以家庭、亲情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清明节期间写的,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时节,诗人在此时对已故父亲的思念尤为强烈,表达了对父爱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四 清明》是董以宁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抒发,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亲情的重视和对生死的思考。诗中以“父在斯耶”开篇,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父亲的渴望与期待,仿佛父亲依然在身边,聆听着孤儿的诉说。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寒食”“凄凉墓道”“香羹新妇做”等意象,层层推进,逐渐加深了孤儿的悲痛和无奈。
诗人在回忆中充满了对父亲教导的感念,同时也因人生变迁而感到无奈与哀伤。“存亡事,伤怀抱”,生与死的轮回让人心痛,婚嫁的现实又催促着自己的衰老。诗人把自己对父亲的孝心与辛勤的付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
最后的“薤草迓铭旌,行将到”则在情感的高峰处,表现了对父亲的无尽缅怀与哀悼,令人动容。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在清明节这个特殊时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紧密与脆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情感更加饱满。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亲情的缺失、对父爱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反思,表现了深切的哀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
B. 寒食
C. 端午
D. 春节
诗人向谁倾诉自己的哀伤?
A. 妻子
B. 朋友
C. 父亲
D. 自己
诗中提到的“黄泉”指的是什么?
A. 现实生活
B. 阴间
C. 大海
D. 山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董以宁的《满江红》与杜甫的《清明》都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但董以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现,而杜甫则更具宏观的历史视角与悲凉情感。
以上是对《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四 清明》的详细解析,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部分,请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