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8:35
自性本来无执著,为仙为释更为儒。乍看卓锡依珠寺,须信栖神上玉都。苦海波涛原浩浩,觉城色相本无无。大千世界河沙数,尽入如来一黍珠。
自性本来没有执念,追求道教、佛教,甚至儒家思想都不必执着。乍一看似乎在珠寺中高居不下,实际上应该信仰神灵栖息于玉都。苦海的波涛浩渺无边,觉悟的城池色相其实是虚无的。大千世界如同河沙般繁多,最终都融入如来佛的一粒细沙中。
作者介绍:梁绍裘,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哲理,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梁绍裘的作品多关注道教和佛教思想,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受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宇宙及自我本性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性、执著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感悟。开篇以“自性本来无执著”道出人生的真谛,强调了内心的自在与无所依赖。诗中提到的“乍看卓锡依珠寺”,传达了外在的繁华和内心的宁静之间的对比,暗示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苦海波涛原浩浩”一句,生动描绘了人生的艰辛与波动,而“觉城色相本无无”则揭示了对生命本质的洞察,表明表象的虚幻与内在的真实。最后一句“大千世界河沙数,尽入如来一黍珠”以形象的比喻结束,表达了万物归一的思想,展现了诗人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决心。
整首诗不仅在语言上清新而富有哲理,且在意象上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比如“苦海波涛”比喻人生的艰辛,而“大千世界河沙数”则通过对比展示了宇宙的浩瀚。
主题思想: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自我与宇宙的关系,强调内心的自在与无执,反映了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自性”主要指什么?
A. 外在的物质
B. 内心的真实
C. 社会的地位
“苦海波涛原浩浩”中的“苦海”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环境
B. 人生的苦难
C. 精神的自由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追求物质财富
B. 探讨自我与宇宙的关系
C. 赞美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李白和王维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内心的思考,李白的豪放与王维的婉约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