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1:45
题高寄泉孝廉柳桥晴絮图 其二
——李承谟
仿佛风光似灞桥,
行人到此几魂消。
高车驷马重过日,
好认临风碧玉条。
这幅画的风光仿佛与灞桥的景色相似,
到这里的行人都会被这美景所迷醉。
华丽的马车在阳光下穿行,
特别能认出那迎风飘拂的柳条。
李承谟(生年不详—1811年),字洵和,号白田,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柳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繁华的感慨。开头的“仿佛风光似灞桥”便引入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景象,灞桥作为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接下来“行人到此几魂消”,展现出景色之美令人心醉的特质,仿佛让人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
“高车驷马重过日”一句,意味着华丽的车马在阳光下穿行,暗示着繁华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可以看作对人生短暂的思考,财富与繁华终究会消逝,唯有自然的美景与情感是永恒的。最后一句“好认临风碧玉条”,则用精美的意象表达了柳条在风中轻盈摇曳的美丽,进一步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一种清新而恬淡的感觉。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华过眼云烟的思考,最终引导读者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诗中提到的“灞桥”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高车驷马”象征什么?
“行人到此几魂消”中的“魂消”是什么意思?
以上内容为该诗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理解诗的意境与情感,提升古诗词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