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8:59
眼前风物又残秋,
芦絮浑如柳絮稠。
相像红桥佳丽地,
诗人合住小扬州。
眼前看到的景物又是残秋,芦苇的绒絮和柳树的絮状物似乎混在一起。让我想起那美丽的红桥,就像是那风景如画的扬州,诗人仿佛就住在这里。
李承谟(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写于秋冬之交,诗人通过描绘眼前的景色,抒发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诗中提到的“红桥”和“小扬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意象,反映出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自然的向往。首句“眼前风物又残秋”,点明了时间背景,残秋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芦絮浑如柳絮稠”,用“浑如”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景色,芦苇与柳树的絮状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仿佛让人置身于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之中。
“相像红桥佳丽地”一句,抒发了诗人对美丽景色的向往和赞美,红桥象征着繁华和浪漫。而“小扬州”则代表了诗人心中理想的栖息地,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秋天残景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红桥”象征什么?
“眼前风物又残秋”中“残秋”的意思是?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案:
对比李承谟的这首《题高寄泉孝廉柳桥晴絮图 其七》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自然风景,但李承谟更侧重于对生活理想的向往,而王维则更强调对宁静生活的享受。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