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23:16
秋晚过洞庭
作者: 张泌 〔唐代〕
征帆初挂酒初酣,
暮景离情两不堪。
千里晚霞云梦北,
一洲霜橘洞庭南。
溪风送雨过秋寺,
涧石惊龙落夜潭。
莫把羁魂吊湘魄,
九疑愁绝锁烟岚。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傍晚经过洞庭湖时的感受。开头提到刚刚挂起的船帆和刚开始酣饮的酒,正值夕阳西下,心中却充满了离别的愁苦。北边的云梦山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遥远,而南边的洞庭湖上则有着霜降的橘子。凉风带着细雨吹过秋天的寺庙,溪涧的石头似乎惊动了落入潭水中的龙。最后,诗人提醒自己不要因为离愁而过于悲伤,九疑山的雾霭与愁苦已经将他锁住。
作者介绍:张泌,字季直,号云溪,唐代诗人,生于约公元770年,卒于约公元840年。他的诗风以清丽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诗人游历洞庭湖时,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离别的感慨,反映出唐代文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秋晚过洞庭》是一首抒情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情怀。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航行与饮酒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然而随之而来的“暮景离情两不堪”则揭示了背后的忧伤。诗人在美丽的晚霞和霜橘的映衬下,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离别的苦涩。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深化情感的表达。溪风送雨,涧石惊龙,这些生动的自然元素不仅描绘了秋晚的宁静与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愁苦。最后两句则是对自我情感的反思,劝诫自己不要过于沉溺于悲伤,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自然景物描写,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离别愁苦的思考,同时也传达出一种通过自然景观寻求内心解脱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征帆”指的是什么?
A. 船帆
B. 画卷
C. 诗篇
D. 酒杯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离别的情感?
A. 夸张
B. 拟人
C. 比喻
D. 对仗
“千里晚霞”中,晚霞主要象征什么?
A. 悲伤
B. 美好与短暂
C. 远方
D. 历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