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3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32:09
作者: 夏承焘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广寒昨夕,谁撼仙林,散一溪琼屑。
凌波旧径,还疑是莲步何人行月。
东风未动,莫轻放桃根双楫。
笑几家欢语邻娃,误道探芳时节。
绕渠当作花看,问镜里横斜,谁与攀折。
繁华逝水,知未肯怜汝寻春蜂蝶。
忍寒自惯,且放眼前山风雪。
待一阳重返梅梢,起写暗香新阕。
昨夜在广寒宫,谁在摇动那仙林,洒下一溪的琼屑。
在旧时的凌波小径上,还以为是哪个人轻盈地走过月光。
东风尚未吹动,不要轻易放下桃树的双桨。
笑看邻居家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误以为是探芳的好时节。
绕着小渠应该当作花来看,问镜子里那横斜的影子,谁与我一同攀折。
繁华如逝水,谁又会怜惜你寻春的蜂蝶。
忍受寒冷早已习惯,且放眼前面山中风雪。
等待阳光重新照耀梅梢,重新谱写那暗香的新曲。
作者介绍:
夏承焘,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融入个人的情感和哲思,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瑶花》创作于一个春寒料峭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瑶花》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诗中融合了自然与人情,既有对春花的期待,又有对寒冬的忍耐。诗的开头便用广寒宫与琼屑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以“凌波旧径”引入旧时的回忆,勾起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全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春天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尤其是“繁华逝水”一句,体现了对流逝时光的感伤,与“忍寒自惯”相呼应,表现出一种历经寒冷后的淡定与从容。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阳光重临的期待,暗示着希望与重生。
整首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意象生动鲜明,情感真挚深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到来为主题,表达了对生命的渴望与对寒冬的忍耐,展现出一种在逆境中仍然怀抱希望的积极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琼屑”指的是什么?
A. 美玉 B. 雪花 C. 花瓣 D. 水滴
“忍寒自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寒冷的喜爱 B. 对寒冷的习惯 C. 对寒冷的反感 D. 对寒冷的无所谓
诗中“东风未动,莫轻放桃根双楫”是什么意思?
A. 着急出发 B. 等待时机 C. 不想划船 D. 对春天不在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