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赤石山人还山 其二》

时间: 2025-05-04 12:29:46

诗句

君意乃浩然,临风一长啸。

集菀与集枯,性情岂殊好。

世人贵苟得,搴裳见嘲诮。

颇觉村野便,欣然侣渔钓。

内顾疏顽姿,未具肉食貌。

安命圣所先,亦匪慕高蹈。

白云深远林,青山满归棹。

入门对尊酒,弟兄自酬导。

努力成荣名,柴桑有同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29:46

原文展示

君意乃浩然,临风一长啸。
集菀与集枯,性情岂殊好。
世人贵苟得,搴裳见嘲诮。
颇觉村野便,欣然侣渔钓。
内顾疏顽姿,未具肉食貌。
安命圣所先,亦匪慕高蹈。
白云深远林,青山满归棹。
入门对尊酒,弟兄自酬导。
努力成荣名,柴桑有同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尚情操和自然生活的向往。开头说君子的志向是浩大的,面临风时能发出长啸。接着提到,虽然同样是聚集在一起,但生长与枯萎的性情并没有太大区别。世人只在乎个人的得失,他们在意的只是为了展示自己而遭受的嘲讽。诗人感到在乡村生活中很自在,乐于与渔夫一起垂钓。内心回顾自己的顽固态度,发现自己并不渴望奢华的生活。安于命运的安排,并不向往那种高洁的行为。远处的白云和深林,青山环绕着归来的船只。入门后见到酒尊,兄弟们彼此畅饮、相互劝导。努力追求名声,柴桑的风调也是相同的。

注释

  • 浩然:指广大的气概,常用于形容志向高远的人。
  • 集菀与集枯:聚集的植物,生长和枯萎,意指人性情的不同。
  • 搴裳见嘲诮:指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受人嘲笑。
  • 疏顽姿:指内心的粗犷和顽固。
  • 安命:安于命运,接受命运的安排。
  • 柴桑:地名,指与诗人同样追求名声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恪(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反思。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高洁志趣的向往。

创作背景

《送赤石山人还山》是徐恪在送别朋友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高洁品格的精神。

诗歌鉴赏

徐恪的《送赤石山人还山》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中透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首句“君意乃浩然,临风一长啸”便展现了诗人心中浩然正气的形象,面对风的呼啸,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的志向和胸怀。接下来的“集菀与集枯”则用植物的生长与枯萎来隐喻人性,强调性情的本质与环境的影响。

诗中对于“世人贵苟得”的批判,表现出诗人对世俗功利的鄙视,暗示了他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而“颇觉村野便,欣然侣渔钓”则显示出诗人对简朴乡村生活的向往,乐于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内顾疏顽姿,未具肉食貌”反映了诗人对自身性格的自省,说明他并不追求奢华的生活。当提到“白云深远林,青山满归棹”时,诗人已经将目光转向自然,展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与归属感。最后的“入门对尊酒,弟兄自酬导”则让人感受到友人的温情与相互扶持的情谊,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反思,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志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意乃浩然:君子的志向广阔无边。
  2. 临风一长啸:面对风时发出长啸,表现出豪情。
  3. 集菀与集枯:草木的生长与枯萎,象征人性情的多样性。
  4. 性情岂殊好:性情的好坏并不因环境而有显著差异。
  5. 世人贵苟得:世人只重视个人得到的利益。
  6. 搴裳见嘲诮:为了利益而被嘲笑的境地。
  7. 颇觉村野便:感到乡村生活的自在。
  8. 欣然侣渔钓:乐于与渔夫一起钓鱼。
  9. 内顾疏顽姿:反省自己的粗犷性格。
  10. 未具肉食貌:并不渴望奢华的生活。
  11. 安命圣所先:安于命运的安排。
  12. 亦匪慕高蹈:并不向往高洁的名声。
  13. 白云深远林:白云、深林的自然景象。
  14. 青山满归棹:青山环绕,舟归的意象。
  15. 入门对尊酒:回到家中,与兄弟共饮。
  16. 弟兄自酬导:兄弟间相互劝导。
  17. 努力成荣名:追求名声和荣华。
  18. 柴桑有同调:柴桑的风调与自己的理想相同。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集菀与集枯”比喻人的性情。
  • 对仗:如“白云深远林,青山满归棹”,对称工整。
  • 象征:青山、白云象征自然的宁静与高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功利的反思,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高洁品格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浩然:象征高尚的志趣。
  • :象征自由与豪情。
  • 村野:象征简单、自然的生活。
  • 白云、青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高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君意乃浩然”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的愤怒
    • B. 诗人的志向
    • C. 诗人的忧愁
  2. “世人贵苟得”意指?

    • A. 世人重视利益
    • B. 世人重视友情
    • C. 世人重视名声
  3. 诗人对“肉食貌”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不屑
    • C. 忽视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徐恪与李白:徐恪的诗更注重内心的自省与自然的向往,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与饮酒作乐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文鉴赏》
  • 《徐恪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松江鲈鱼 幽居感兴 饯洪帅张伯子华学尚书移镇京口 阻风乡口一日,诘朝船进,雨作,再小泊雷江 和仲良春晚即事 十六月夜再同子文、巨济、李叔粲南溪步月 过沙头三首 和济翁见寄之韵二首 水中山花影 出永丰县西石桥上闻子规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字旁的字 脸青鼻肿 辵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罪有应得 近卫军 磎石 名震一时 总数 族诛 因利制权 初生牛犊不怕虎 包含怯的成语 沦化 言字旁的字 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舌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