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9:15
题昆仑山樵传后
作者: 徐恪 〔清代〕
清江下海门,火石矗千丈。
南有丛桂芳,下隐犹溪橡。
山人眷归卧,手把青藜杖。
蹉跎中兴策,惆怅凌云想。
空山号鸺鹠,寒室走夔罔。
著书高等身,谈笑时抵掌。
空同昆仑巅,长啸为神往。
浮云太华屐,流水浙江桨。
遗泪洒双峰,乾坤划回莽。
清澈的江水流到海门,火石高耸入云,直冲千丈。
南方有丛生的桂花,隐约可见溪边的橡树。
山中人儿依依不舍地回归,手中握着青色的藜杖。
在这蹉跎岁月中,我感到中兴的策划无从施展,心中惆怅,仰望云天。
空山中传来鸺鹠的啼鸣,寒冷的屋子里有夔龙的身影游走。
我撰写着高等的著作,谈笑风生间拍手相击。
空山仿佛与昆仑山的顶峰相同,长啸声中满是神往。
浮云如同太华的木屐,流水宛如浙江的桨声。
遗留下的泪水洒在双峰之间,天地间的景象仿佛划回了莽苍。
徐恪(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他的诗往往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题昆仑山樵传后》创作于清代,可能是在徐恪游历昆仑山时所作,旨在表达他对山中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这首诗以清江和昆仑山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开篇描绘了江水流至海门的壮丽景象,火石高耸,给人一种雄伟的感觉。南方的桂花与橡树让人感受到自然的芬芳与宁静,仿佛身临其境。接着,诗人回归于山人之态,手握青藜杖,展现出一种隐士的悠然自得和对世事的淡然。
诗中有“蹉跎中兴策”的感慨,表明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理想未能实现的惆怅。“空山号鸺鹠,寒室走夔罔”,这两句通过鸟鸣与神兽的描写,渲染了山中的孤寂与神秘,象征着隐士的孤独与渴望。
后半部分诗人以“著书高等身”表达了追求知识与智慧的愿望,谈笑间更显得从容自若。最后,长啸与浮云、流水的比喻,传达出一种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仿佛在诉说着山水之间的无限遐想。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恰到好处,既有自然之美,也有哲理之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
清江下海门,火石矗千丈。
描绘清澈的江水流向大海,火石高耸,构建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
南有丛桂芳,下隐犹溪橡。
提及南方的桂花和隐约的橡树,展现自然之美与静谧。
山人眷归卧,手把青藜杖。
山中隐士安然归卧,手中青藜杖象征着隐士的身份与生活。
蹉跎中兴策,惆怅凌云想。
反映出对时光流逝与志向未达的惆怅。
空山号鸺鹠,寒室走夔罔。
鸺鹠的啼鸣与寒室中的夔龙,表达孤独与神秘。
著书高等身,谈笑时抵掌。
强调追求学问与知识的理想,同时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态度。
空同昆仑巅,长啸为神往。
昆仑山巅的长啸,象征着对理想与自由的向往。
浮云太华屐,流水浙江桨。
浮云和流水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遗泪洒双峰,乾坤划回莽。
最后以泪水与天地的描写,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人生理想与时光流逝的深思。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火石”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坚韧与高大
C. 明亮
诗人对“蹉跎中兴策”的感慨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理想的追求
B.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C. 对自然的热爱
“空山号鸺鹠”中的“号”字有何意义?
A. 形容鸟的叫声
B. 指代某种植物
C. 代表一种状态